赵子良站在典籍藏书馆门口打量着这座庞大的建筑,说道:“难怪这坐庙宇建造得如此宽阔和庞大,竟然有九百万卷藏书!这里可曾有长生不老之术?”
众僧人听得一愣,莲花生行礼道:“陛下,我佛家并不在意肉身的修持,肉身只是一具臭皮囊而已,因此代高僧们并未有研究长生之术,这一点与中原和西秦的道家不同。我寺倒是有增强肉身强度的秘法可以修习,但这般法门都需要苦修,若没有一定的年月积累,很难大成!”
赵子良疑惑道:“本王倒是不解,既然佛家不在意肉身的修持,为何还有人专门创造这些增强肉身强度的秘法?”
莲花生解释道:“好叫陛下得知,人乃世间凡物,寿命都有限的,而我辈修行之人是为了求知而破开世间一切迷雾寻求超脱。很多时候,僧人们还未求得真知肉身就变得羸弱不堪,甚至就到了大限之期。而且要求真,很多时候都需要跋山涉水、经磨难才可体悟到真解,因此修炼出一具强健的体魄也是很有必要的!”
赵子良道:“大师之言有道理。本王倒是对这种能够增强肉身强度的法门感兴趣,可否让人抄录一本送与本王参研?”
无垢主持连忙道:“陛下看得起鄙寺小术,鄙寺上下僧人倍感荣幸。贫僧这就让人去准备抄录一部最上乘的体术修炼之法送给陛下!不过贫僧要提醒陛下,对于修行之人,此术确实是最上乘的秘法,但是对于陛下而言,却是微不足道的,上乘的治国之术对于陛下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万万不可因修习此秘术而荒废了国政”。
“哈哈哈好,大师金玉良言,本王铭记于心!”赵子良大笑着迈步走进了典籍藏书馆,王芷韵跟在他身边紧紧拉着他的胳膊。
典籍藏书馆果然够大,能够把九百万卷的书籍装下来可不简单,这里有许多僧人在看书,各种各样的书都有,僧人们看见赵子良一行人到来,都起身双手合十行礼,然后又坐下默默看书。
赵子良制止随行的官员、太监、宫女、将军们和兵士们大声喧哗,只在主持等人的介绍下参观室内各个藏书室。
从藏书馆出来之后,赵子良一行人又参观了寺内供奉佛祖、佛陀、菩萨们金身的大殿,无垢和尚和莲花生大士等僧人为赵子良一行人详细介绍了各个名胜和典故,让赵子良及其随行的人员都对佛教之事有了一些了解。
整个那烂陀寺主要分为两个大区,分别是僧院区和教学区,僧院区是僧人们生活就寝的区域,教学区有各种寺庙和佛塔。
最后,无垢和尚等人把赵子良一行人引到佛祖大殿喝茶休息,赵子良和贞妃王芷韵被安排在上首就坐,官员武将们坐在左侧,僧人们坐在右侧。
赵子良喝着茶对众僧人说道:“天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佛家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佛家几乎充当了知识的传播者让普通的百姓们消除愚昧,这是无量功德。佛家劝导百姓们向善,这与官府的意愿是相同!今日在那烂陀寺的所见所闻让本王更深一步的认识了佛家,它既然能够出现并且对天下百姓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就说明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无垢大师、莲花生大师以及诸位高僧们,本王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如何才能减少世间的罪恶发生呢?”
僧人们互相看了看,莲花生大师双手合十道:“陛下所问,贫僧认为应该多劝导百姓们向善,百姓们心存善念,罪恶发生自然就少了!我们佛家的主张就是劝导百姓们向善,远离罪恶的,只要心中的没有贪、噌、痴、怒等这些负面情绪,罪恶就不会发生!”(未完待续。。)
第918章 政治秀(3)
赵子良道:“大师啊,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这与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劝导百姓们向善是一个办法,百姓们心中存有善念,但并不等于他们心中就没有恶了,等到了一定的条件被触发,心中的恶就会出现。本王认为,不但要劝导百姓们向善,还应该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当前天竺的状况是混乱的,罪恶是在越是混乱的社会秩序下才会出现得频繁,想要减少罪恶的发生,就必须要让社会秩序稳定,要有统一的政权,只有进行政权统一,才能消除战乱,战乱消除之后,在官府的治理下社会才会稳定下来,百姓们开始思安,才能安心从事生产、学习、创造文明和繁衍后代,安心生产才能填饱肚子、穿上体面的衣裳,罪恶的发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生存问题而引发,因此解决百姓们的生存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消除罪恶的手段,诸位大师认为本王说得对吗?”
无垢和尚合十叹道:“陛下睿智,贫僧不及也!”
赵子良继续道:“因此,结束天竺如今混乱的局面才是解决天竺所有百姓们生存问题的前提条件,本王如今正在从事这件事情,如果任由天竺各国继续征伐下去,那么天竺还需要多少年才能重归统一?十年、一百年还是一千年?天竺的百姓们等不了这么久,混乱的局面拖得越长,对文明的破坏程度就越严重,为何天竺佛教的辉煌相比百年前衰弱了许多?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各国互相征伐阻碍了信徒们互相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无法前来学习,战乱让寺庙遭到毁坏,让僧人们死于非命,让百姓们贫苦无暇去信佛,因为他们要吃饭,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只有吃饱了饭才能从事其他的!”
“本王在征伐天竺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抵抗,天竺一些人之所以不愿意臣服于本王、不甘心被我西秦统治,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他们不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利,因为他们如果没有了权利就无法继续盘剥百姓;第二,因为本王在他们眼里是异族人,他们不甘心被一个异族人和一个异族的王朝统治!可是据本王所知,整个天竺有许多个种族,每一个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来说都是异族,为何他们能统治天竺,本王就不可以?”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的人,本王相信天竺绝大部分百姓都是希望能够结束天竺长达数百年的混乱局面而重归一统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他们才能安心从事生产、僧侣们也能够安心修行,学者们能够安心学习和研究学问!”
“几位大师都是当今天竺佛家的最德高望重的僧人,本王想知道,在西秦的统治下,天竺的僧人们和信徒们能够遵守官府的律法、遵守新的社会秩序并安心的生活下去吗?”
僧人们明白了赵子良此次来那烂陀寺的目的,互相看了看之后,僧人们一起站起来,无垢大师向赵子良行礼道:“诚如陛下所言,天竺的百姓们、僧人和信徒们都希望安定、都希望能吃饱穿暖,如此才能从事其他!陛下及其麾下将士们来到天竺平定战乱,让天竺重归安定祥和的局面,是有大功德的。天竺的百姓们、僧人们和信徒们对陛下感恩戴德,自然会在西秦的统治下遵守官府制定的律法、遵守新的社会秩序,贫僧等希望陛下能够施仁政、亲贤臣、远小人,如此才是天竺百姓之福、是天下百姓之福!”
“好!来人,抬上来!”赵子良大声道。
几个兵士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走进了大殿,匾额上的宣纸还是空白的,一个太监端着笔墨走了过来,赵子良走到匾额面前拿起毛笔在匾额上写下:“天下第一寺”五个大字,写完后,从另外一个太监的手中拿过印玺在落款处盖上大印。
赵子良对任何教派都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信仰是个人的自由,但是教派不能左右政治局势,不能把手插进权利中心,这是他所不容许的。
而今,为了让天竺各地的稳定局面维持下去,消除有些人鼓动百姓们反对西秦统治的可能性,赵子良也不得不表现出对天竺佛教的亲近态度,让天竺人接受这个外来的政权。
佛教曾经是天竺的国教,天竺存在过很多教派,但是佛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独霸天竺的,这从天竺境内到处都能看到寺庙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在一地看不到几座寺庙,这绝对是不正常。佛教之所以在天竺能够发展得如此繁盛,这与统治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天竺史上很多王朝的君王都是佛教信徒,公开明确的支持佛教的发展,才有了佛教现在的局面,那烂陀寺的高僧们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他们知道如果不支持西秦对天竺的统治,佛教极有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赵子良在那烂陀寺内住了三天,期间走遍了这座寺院内的每一个寺庙,和许多僧人都有过交谈,也与不少修习秘法的高僧人探讨过修行之法和感悟。从大唐来这里留学的僧人不止玄照一人,还有好几个,这些僧人在大唐都是各地名噪一时的高僧。
赵子良离开原摩羯陀国的地域时已经是十一月,此时的新京已经十分寒冷了,但天竺境内竟然温暖如春。
御驾回到原索兰基国的都城时,勃勒罕已经率领奴隶军团攻破了羯陵伽国的好几座雄关险隘,西秦军的兵锋已经进入羯陵伽国的腹心地带,这让羯陵伽国的国王和权贵们大为震恐,王公贵族们开始收拾细软逃往南方,唯恐走得慢了被西秦大军堵在羯陵伽国。
让人感觉可笑的是,羯陵伽国的国王竟然把军队和大臣都丢在了国内,他自己带着卫队和妃子们出逃到了东恒伽国。
失去了国王的羯陵伽国的将军们和大臣们哪里还有勇气带着军民抵挡西秦大军的勐攻?他们纷纷带着军队向南撤退,一直撤到东恒伽国境内。
羯陵伽国的军队大幅度撤退让东恒伽国的情况变得危急起来,他们正在积极备战,却还没有准备完全,羯陵伽国就完全失守了,西秦大军的兵锋直指东恒伽国的边境线,东恒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