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新说水浒人物故事慕家柒柒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轻罪状,使武松再次刺配。与林冲的遭遇相似,都是孔目所救,吏比官好。施恩多次打点,武松在牢里的日子至少好过一点。一等武松下狱,蒋门神就迫不及待地带人打回来了。施恩没有办法。这实际上是官府与黑道勾结的黑吃黑行为,谁强谁生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7)

在施恩的点拨下,武松终于明白自己被人下了套。这时候,他想到了越狱,既然已经刺配也就不必熬着个险了。但是,为了能够消灭武松的报复能力,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安排在路上杀掉武松。武松早有准备,在飞云浦,他先下手,将两位公人,然后将两位杀手全部杀死。接着,他拿起腰刀直接潜回孟州,来到张都监的家。这时候的武松,完全被仇恨驱使着,他到后院找到马夫,问张都监呆在何处,接着杀死马夫。然后去厨房接着问,又将厨房里的人全部杀死。到达鸳鸯楼,武松迅速地杀掉了三个正在高兴的仇人。然后喝酒,喝完后,用血在墙上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接着,武松杀心大起,觉得总是一个杀,反正罪行已经犯下,不如全杀了——结果将张家近15口人,全部杀光。整个过程,武松都是非常冷静,将疯狂的复仇杀人进行得如此有条有理,只有他有这样的本事,也显出他人性的阴冷。李逵的杀人有他天性中的嗜血,而武松却是冷静的嗜血,明知是无辜,还要杀。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罪行是最邪恶的,是应该处以极刑的。这与个人复仇的规则暗合,杀掉了张家所有的人,就消灭了张家的报复能力。但他却要逃离官府的公共权力的复仇,于是他彻底成为一个不能为世所容的逃犯。

十字坡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这是江湖上对十字坡这个人肉馒头黑店的传言。这是一个不能让常人接受的买卖,谋财害命,而且很残忍。他们的存在是社会混乱的标志,是政府管理能力弱化的反映。这些买卖人的道德断然不好,拿人当行货,当猫狗一般的动物,极端可怕。虽然张清说他们也讲规则,低贱行业的人、刺配的好汉不杀。但是只要有钱,他们往往打破规则,什么人都杀。所有过往客商行人,都是他们手上的行货。

武松与两个公人来了。门口坐着一个面目不善的女子,这女子眼光总在武松包裹上转。武松明白这女子的勾当,便出言*,弄得那母夜叉好生欣喜。这也是个要喊嫂嫂的,武松却*,莫不是见那女子衣着*。武松的话语间充满对孙二娘的*,可知他对女人并不是完全拒绝的。那女子换来浑酒,里面有些蒙汗药,很快就将两个公人麻倒。武松也假意倒下。结果伙计却搬不动,那女子便赤膊来提武松。且看武松是如何对待这个母夜叉的: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脚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

刚才武松是言语*,现在付诸行动了。这番做法与他打虎,打蒋门神都不一样。说得轻一点,这叫调戏,说得不好听是*的动作。因为两人的身体已经出现亲密接触。这是武松情欲冲动的某些表示。她的丈夫很快就回来,知道失手,老婆被人欺负。但他的本事是不济的,只好用江湖规矩,希望好汉放过她。于是又是一番好汉报名,结果发现都是一条道的人,于是化敌为友。两人结拜为兄弟,刚才的那般善恶之别,如今没有了。沾了人情是不能分善恶的。于是武松又多了一对兄嫂,他对嫂嫂的情感总是暧昧不明。他的“恋嫂”情结与流行的小姨子爱恋姐夫有些相似。

等到武松在孟州做下大案,逃出城来,再次变成十字坡的行货。正当武松要被剐时,伙计张罗这是好行货,便向老板报告,结果老板要求亲自动手,很快又认出武松,救下性命。外面拘捕的风声很紧——毕竟是朝廷命官被杀。张清怕连累自己,也怕保不住武松性命,于是介绍武松上二龙山入伙。可知第一次结识张清,是为这时埋伏笔的。武松犯下大案,官府不能容他,他最终的归属只有落草。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8)

要出发时,他的嫂嫂孙二娘,送了他一件行者服。这件行者服,黑色,冷峻。而且还有一百来个人顶骨做的佛珠,两把镔铁戒刀,这刀在夜里常发出响声,可知这行者生前也没少杀人。他的度牒文书都在。于是武松穿上了他的衣服,就像特意为他准备的一样。衣服的主人都是一样的喜欢杀人,连身材都一样好。那嫂嫂也说,就像前生注定的。看看那行者的服饰,冷冷的,与武松此时心情一样。他已经处在心死的状况,杀掉了潜意识的自己,只剩下躯壳。从此武松穿上这身衣服,变成一个出家人。他无法得到女子的情感,只能成为一个黑色的复仇者。后来,尽管武松不再担心自己会因为犯案而丢命,他也没有脱下这身衣服。因为那本身就是他自己的。那被他孙嫂嫂杀死的行者,可能就是他的前生。就这样,武松由一个逃犯变成行者,身份文牒都在。他原来的户口已经不存在,身份证已经改换,武松这个人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了,作为行者的他又可以大大方方地行走在世上了。当时的出家,可以作为一种摆脱官府惩罚的方式。

落 草

来到蜈蚣岭,武松看见一个道人与一位女子调笑,武松大怒。武松这时的大怒从何而起?原因有两:一是那道人既然是出家人如何能够近女色?但是乱世中,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穿上道袍僧衣,心里并不是虔诚信徒,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是,如鲁达就在出家后,就大肆饮酒吃肉。二是武松见到别人亲近女色不高兴,有些嫉妒。这与武松此时的心情是相符的。于是武松奔过去与那道人打斗,杀了那道人。接着,他才问那女子,这道人是她什么人?这分明是没话找话说,人已经杀了难不成要那女子复仇。女子与道人没有关系,便是有关系,武松不也已经杀了。可知武松的心态:见不得别人有男女之乐。这样的心思有些病态。他倒是没有难为那女子,而是让她留下钱财,自己去了。他本无心做好事,实际上却作了一件除暴安良的事。

来到孔家庄,他没能要到酒肉。他一个出家人打扮,却大口要酒肉,店家不给。等到孔亮来时,好酒好肉都来了,他心里很不平,将孔亮打了一顿。要知道不平的事是不能出在武松身上的。若他能忍得这不平,倒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每做一事都是痛快之极,从不曾退缩,生命力极度舒张,有时触及他人的痛苦也是不妨的,这才是他心里认定的好汉的勾当。打跑了孔亮,他自己好生吃肉喝酒,醺醺大醉,落到河里,好生狼狈。最后被孔明带人抓走,在孔家庄遇见了宋江。这时的武松已经经历了人世的种种遭遇,情欲、情谊、为吏、杀人等等,已经完成了他性格的塑造,对自己的人生已有一个总结性的归宿。

落草二龙山,后来上梁山入伙。他是宋江的忠实伙计。经过多次征战,他立下赫赫战功。那时,他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个性,而是作为一个群体的一员发出声音。征方腊的时候,武松成为独臂废人。尽管相对于众多兄弟死于非命,武松尚是一个幸运者。但是,已成废人的他倒是看透了世间功名利禄。最后,他决定留在寺院做一名真正的佛教徒。他当初的那件行者服倒是在心里真正地穿上了。

结 语

武松一身本事,大碗酒,大块肉,敢作敢当,痛快淋漓,的确是好汉的好汉。但是他的复仇心太强,在冷静的情绪下带着疯狂的复仇行为,精细地安排,狂热地嗜血,显出他性格的阴冷。而且他对情欲的暧昧不明的态度与强烈的冲动夹杂在一起,他最终无法得到女性的爱,又置于一种极度压抑的痛苦中,以致于生出病态的心理。他可以是个非常好的兄弟或者朋友,但不会是个好丈夫。对于有负于他的人,他会尽一切可能报复,而且报复的强度很大。他的生命力舒张痛快,即使触及他人的生存,他也不会顾及。他顾及的只有自己欲望的扩张,这种性格几乎所有水浒英雄的共性。由于不能压抑自己欲望,他们大多犯下案子,不为官府所容。对于女色,他们大多是压抑,他们的很多痛苦也由此产生。他们的困窘处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与他人、官府无关。不过,能够这样精彩地活一次,的确称得上勇敢,是英雄所为。这代表着古代功名利禄太盛的社会里个性解放的理想。武松就这样被人们接受了,而且渐渐拔高,成了英雄。但他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能为世所容,他天生属于梁山,属于那个体制无法管辖的自由世界。

'1'《案发当时——大宋体刑官断案宝典》(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一版) 郭建著

鲁达:与生俱来真活佛(1)

鲁达是个天生的活佛:生来无牵无挂,一个孤人,一副热心快肠,食量很大,酒量不小,火气很烈,真真一条好汉。“禅杖劈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鲁达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惩恶扬善,一身好本事。虽说人称花和尚,也不守清规戒律,但侠义心肠,不曾滥杀无辜,真真是活佛在世。在梁山好汉中,鲁达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侠义之人。他为人直率,得人亲近,是人们最喜爱的形象之一。

拳打镇关西

鲁达是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一名提辖官,一名下级武官。延安府地处西北,这里驻守的部队应该是争对西夏的。所谓的老种、小种经略相公相传是宋代的名将种师道、种世衡。鲁达在种世衡那里做官,日子逍遥自在,了无牵挂。在一般人看来,他是个很怪的人。在整部《水浒传》里,他从未有过亲近女色的念想,连暗示都没有。但他并不仇视女人,多次救下弱女子。他不置产业,也不娶妻,可能是因为平日大手大脚花钱,没有娶妻的财物;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不近女色,这个可能不大可信,除非他不是正常人;也可能是因为做着低级武官不能娶妻,经常地战争没有时间和机会。最终他只是一个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吃饭时,与朋友谈枪棒,很投机。听得别人啼哭,好生烦躁,他将杯碗都扔到地上。听到金老父女的诉苦后,他又好生可怜,非常生气,可怜金老的遭遇,定要帮他;惹他生气的是霸道的郑屠。于是,他、史进、李忠三人凑银子送给金老,让他回家有盘缠。李忠给的钱少,鲁达不高兴,李忠这人为人小气,鲁达一直都不喜欢。接着,鲁达气呼呼地回家准备了一下,第二天,他让金老父女逃走了。他自己在那路上守着,不让人去报信,也不让追赶,等到金老走远了,他才去找郑屠。

郑屠是个屠户,为什么能叫镇关西?那是因为他与小种经略相公有关系。在现在看,那叫有背景,而且很可能有经济上的关系。郑屠卖肉,生意不错,因为权力垄断,只他一家能经营,就能多挣钱。郑屠自然会到小种经略相公那里去好好孝敬。他强行典下金翠莲做小妾,而自家大老婆不许,他许下别人的钱没给,到头来却又要人又要钱,当真混账。这样的家伙太可恶,鲁达是个疾恶如仇的人,碰上鲁达算他倒霉。

来到状元桥,鲁达恨得气呼呼的,但并不急着打人。他先叫郑屠将十斤精肉切成细末,不得带一点肥肉,而且必须是郑屠自己动手。接着让郑屠将十斤肥肉切成细末,不能带一点瘦的,也要他自己切。最后他让郑屠切十斤寸金软骨,也要弄成细末,不带肉。这时,郑屠有些不耐烦了,他说:提辖官人莫非是来消遣我的?鲁达将两包肉一下子摔到郑屠脸上,说:洒家特来消遣你!这句话好生痛快。对待恶人就要像鲁达这般手段。先将郑屠消遣一番,然后再用拳头教训他。郑屠不管怎样也是小种经略相公面前的人,顿时火起,拿刀来和鲁达理论。他自然只有挨打的份儿。这段描写是《水浒传》的名段之一,非常精彩。鲁达一拳打在郑屠鼻子上,流出血来,鲁达气他强骗了人家落难的父女,乘人之危,卑鄙。第二拳打在眉际,整个脑袋都震动了,郑屠讨饶,知道厉害了,这是恶人真实面目。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郑屠顿时没气了,他恨他没有一点骨气,只是讨饶。然而,鲁达原只想教训他一下,没想到,一时气急,下手太重,竟把他打死了。鲁达立即狡辩,然后逃命,幸好他孤身一人,没有牵挂,很快就逃走。

鲁达:与生俱来真活佛(2)

他本是行侠仗义,不想却失手打死了人,惹祸上身。然而,能够帮别人把自己搭进去,也可看出鲁达的心肠。这时鲁达不再是武官,而是逃犯。犯下官司,先想到逃避,可知鲁达也不能算是个遵从法律的老实人。其实,以他的个性,在官府里肯定不会讨人喜欢,上司对他的印象肯定也不怎样。当府尹带人去找小种经略相公禀明这件事时,这位经略相公并没有回护鲁达。这里可以看出官场的黑暗,抓一个罪犯还要经过上司长官的同意,做什么都需要后台。可能小种经略相公正为打死郑屠责怪鲁达呢。鲁达在他帐下做官是公事,而郑屠给他送银子是私情。私情总是比公义更令人高兴,尤其是在那样一个人情泛滥的社会里。

花和尚

鲁达四处逃窜,路上恰好遇见自己所救之人——金老。金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的女儿很快又被人养作外室。主人赵员外是个不错的人,金老时来运转,要报恩。可知好人总会有好报。机缘巧合,鲁达听从赵员外的安排在五台山做了和尚。五台山有一片大寺院,那里经过历来达官贵人的施舍,寺院里很有些金银土地,鲁达喝酒的那些店铺都是寺院开的。寺院还出卖度牒,就像出卖户口或者名额一样,以此来获得金银财物。因为买的多是富人,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结善缘,为自己祈福。就像中世纪基督教组织出售赎罪券一样,人们认为购买那东西就可以赎罪。

鲁达成了僧人,度牒都是现成的。出家成了一种逃避罪责的手段。更换了户口,鲁达这个人就世上从消失了,官司自然就免了。鲁达就用鲁智深这个名字活下来。长老道行高深,看出他是个会成正果的人。其实不如说长老看出鲁达是个天性纯朴的人。虽然其他僧人都不愿意收留他,长老还是将他留下来。那些人只是看出鲁达相貌凶恶,不想接纳他,可知他们的眼力不济,内心不净。果然,鲁智深不是一个守清规戒律的和尚。夜里不学打坐,只是睡,而且口出妄言。解手不去茅房,在佛前弄得很脏,很不讲卫生。这些坏习惯都让那些僧人不能接受。久而久之,他们都说鲁智深的坏话。鲁智深做和尚也只是他逃命的权宜之计,其实心里并不愿意。而且他根本没把这些清规戒律放在心上。他本身自由自在的豪爽个性与寺院的规矩有着极大的冲突。他不属于这里,迟早会离开。

实际上,表面上遵守所谓的清规戒律,内心里若是不能够坦荡干净是不能成佛的。这样修炼只是白费劲。修佛关键在于修心,那些僧人怎会明白。而且寺院管理着很多买卖,他们真的四大皆空?鲁达虽然做出诸般事情,但内心终是干净,一片侠义情怀,他早已进入佛的境界。

多日的素餐,鲁达无法忍受,他要吃肉喝酒。这一天,在半山腰,他一连喝了两桶酒。回到寺院,他口出妄言,打那些僧人,自然又被告状了。这次,长老护短不得,只好好生教导他。然而,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