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仓鼠不会喝醉呢?”
“人类可不可以提取仓鼠的基因,制作成药物,然后再喝酒之前,我们都吃上一片,这样就再也喝不醉了!”
“喝酒如果不是为了醉,那还有什么意思?”
一时间,直播间的观众们抛出了好多好多问题。
江南笑着一一回答,道:
“第一,所有种类的仓鼠都是酒神,千杯不醉的那种,这是得到过科学验证的。”
“第二,仓鼠之所以喜欢喝酒,完全是为了获取能量。”
“大家都知道仓鼠的腮帮,可以鼓得像个大包,它们也喜欢将食物藏在里面。”
“这是因为仓鼠的口腔内有一个颊囊,可以暂时存放和运输食物。”
“生活在野外的仓鼠,尤其是一些干旱地区的,时常需要长途跋涉采集食物并运回地洞中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和熬过严酷的寒冬。”
“在长期储藏之后,食物便可能会发酵,从而产生乙醇。”
“例如,黑麦草的种子就是仓鼠的主要食物之一。”
“科学家发现,黑麦草种子的悬浮液在经过一天后,便可以自然发酵产生乙醇。”
“因此,或许是为了不要浪费发酵的食物,仓鼠演化出了超强的乙醇代谢能力。”
“这种因为食物而“喝酒”的情况,并不只在仓鼠中存在。”
“例如,某些松鼠、蜂猴等都以一种棕榈树的花蜜为食。”
“而这种花蜜中可含有多达百分之四左右的乙醇,可谓是真正的玉液琼浆了。”
“而据估算,如果按照人类的酒精中毒摄入量标准,这些动物可能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天酒精中毒。”
“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演化出了独特的解酒机制,使血液和脑中的乙醇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甚至我们的祖先或许也经历了类似的故事。”
“在荒野中,从树上掉落、发酵的水果中可能含有多达百分之八左右的乙醇,而类人猿就常常以这些水果为食。”
“在大约1000万年前,我们祖先体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使得这种酶的乙醇代谢效率提升了足足四十倍。”
“而这差不多正好是我们的祖先从树上下地的时间。”
“这个突变也许正好为它们适应地面上的生活赋予了巨大的优势,也让远在一切人类文明发源之前。”
“也就是说,从类人猿开始,“酒”就在某种意义上刻进了我们人类的DNA里。”
“第三,仓鼠当然可以戒酒。”
“因为大约每克酒精含有七卡路里,几乎和每克含有九卡路里的脂肪一样多。”
“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在调查仓鼠是否可以成为酒精中毒研究的模型时,决定将酒精与精心搭配的番茄汁、桃汁、芒果汁、糖水和巧克力营养奶昔对比。”
“当给仓鼠喂食甜的、高热量的替代品时,它们确实开始减少饮酒。”
“巧克力营养奶昔效果最好。”
“第四,仓鼠之所以不会喝醉,是因为基因。”
“当一杯酒下肚之后,其中的乙醇就开始了在人体内的漫游和“重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