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几年前,当迈买铁里从往来的行商们那里一得知了南方正在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开始通过种种途径,对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太平军在近几年所发动的东征、西进、南讨和北伐中的一次次巨大的胜利,更是令迈买铁里振奋不已的同时,又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躁动。
太平天国能做的事情,难道我做不得?
迈买铁里在这样问了自己无数次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我当然也做得!
于是,在经过了长时间认真、精心的准备之后,迈买铁里以赴伊犁“告御状”的形式,演出了他即将向满清朝廷和那些贪婪的伯克们宣战的序幕。
十九世纪的一位伟人这样说过:
“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二。”
迈买铁里自然也要走这样的道路。
此刻已经是声威陡增的迈买铁里,借机宣称自己是真主安排来解救所有凡世间穷苦人们的“海里拜”(就是集政教合于一身的“王”),并与好友伊布拉依木?夏等人一起,利用宗教的特殊优势,深入库车的广大穆斯林民众之中进行宣传和鼓动。
他们向他们的穆斯林兄弟们描述了中原的太平军所到之处,残暴的满清官吏及地主恶霸如何被一举扫荡一空,而过去那些饱受欺凌和压榨的穷苦的农民们,则是如何的扬眉吐气。
最后他们告诉他们的穆斯林兄弟们,只要今后大家能够绝对地听从他们的领导,武装起来一起去从满清的恶吏、穷凶极恶的农奴主及无恶不作的伯克们手中夺取一切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力,则不仅可以不交祖,不纳粮,不当差,还能把整个的世界翻过来,过上那种与真主一样的、天堂一般的幸福生活。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
迈买铁里和他的朋友们的付出,自然得到了巨大的回报。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武装起义的这堆干柴,就被他们一点一点地垒好了。
而恰恰就在这种时刻,那位库车办事大臣乌尔清阿,却主动将点燃这堆干柴的火把,递到了迈买铁里等人的面前。
………【第三○二章极其富有创造性力和想象力的、天才的塔塔林诺夫,居然还敢睁着眼睛说胡话,硬是把……】………
其实,当初的迈买铁里之所以能够在伊犁一状告成,绝不是扎拉芬泰有多么的英明,也绝不是扎拉芬泰对库车的民众们抱有特别的爱心,而是因为扎拉芬泰遇上了一桩令他头疼不已的大事。wWw.23uS.coM
去年的六月,塔尔巴哈台(塔城)数百“不明真相”的百姓,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刁民”的煽动下,竟然胆大包天地一把火烧光了大清国的忠实盟友——沙俄人的贸易圈。
在这里,很有必要把发生在塔尔巴哈台的这起“涉外事件”的经过,大致地回顾一下。毕竟“满清国”或“大清国”最怕“涉外”,而每当一有“涉外事件”发生,他们就总会给国人和整个世界,送去一个别人即使打破了脑袋也都难以想出来的、相当相当意外的“惊喜”,更何况塔尔巴哈台本身就还有一个很是别有韵味的名字——绥靖城。
一八五一年八月六日,在沙俄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尽管满清政府再感到委屈、再不乐意,但还是得带着友善的笑容跟人家坐在一起,签下了一份臭名昭著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这个所谓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共有十七条。其主要内容大致有:
一、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沙俄方面可以“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
二、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
三、沙俄商人如在伊、塔两地出现了犯罪的状况,应该由沙俄领事自己来究办,不受满清国法律制裁;
四、沙俄方面的商人可以在伊、塔两地建造“贸易圈”(即商站,也叫贸易亭),以便沙俄方面的人等自由居住,存放货物;且住站的俄人,“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不受满清国政府的任何管辖……
就这样,通过这个所谓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方面获取了可以在伊利和塔尔巴哈台两地设领、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以及设置名曰贸易圈实为租界之类的特权。
而正是有了贸易圈作为入侵中国的前进基地,贪婪的沙俄终于从陆地打开了通往中国西北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