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张辽统帅的部队并不多,只有几万人。
&esp;&esp;他感到防御吃力,刘辩一点都不惊讶。
&esp;&esp;因为刘辩给他的命令是,保护雁门郡全境。
&esp;&esp;镇守边疆有一个尴尬的点。
&esp;&esp;那就是必须有充足的人口进行生产和发展。
&esp;&esp;但边疆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常常有异族劫掠。
&esp;&esp;这就非常难受了。
&esp;&esp;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迁徙百姓到北境呢?
&esp;&esp;很简单的问题。
&esp;&esp;如果物资都是从南方运输过来,其中损耗之大,超乎想象。
&esp;&esp;比如说从交州运粮到雁门,所消耗的成本将是粮食价值的几倍。
&esp;&esp;因此,边境必须实现自给自足。
&esp;&esp;这就需要大量的百姓从事生产了。
&esp;&esp;张辽的职责,就是保护这些百姓的安全,并且抵御异族的进攻。
&esp;&esp;几万兵马根本不够。
&esp;&esp;现在大冬天的,从洛阳调兵根本不现实。
&esp;&esp;“传令并州刺史钟繇,向雁门郡增兵两万,交给张辽统帅。”
&esp;&esp;“再命张辽严防死守,不能给异族可趁之机。若是异族真的南下,朕自然会派出大军迎战。”
&esp;&esp;刘辩下达了两条简单的命令,给了张辽极大的自主权。
&esp;&esp;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该如何行事,刘辩都没有过多干涉。
&esp;&esp;如果军令都是从洛阳发出,诸侯都要笑了。
&esp;&esp;“对了,河内的防御也不要松懈。”刘辩提了一句。
&esp;&esp;现在的河内太守是韦康,军事能力一般般。
&esp;&esp;若是冀州兵马来攻,一不留神守不住……
&esp;&esp;那洛阳就危险了。
&esp;&esp;国都稳,天下才会稳。
&esp;&esp;想了想,刘辩将高顺派了过去。
&esp;&esp;把军事交给韦康,刘辩不放心。
&esp;&esp;一旁的曹昂一一记录下来,这也是散骑常侍的工作之一。
&esp;&esp;刘辩身边,还会跟着各种各样的文官,记录着各种事情。
&esp;&esp;而能担任散骑常侍的,一般都是比较有背景的世家子弟。
&esp;&esp;刘辩没有打算进行改变。
&esp;&esp;世家子弟有世家子弟的优秀之处。
&esp;&esp;开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
&esp;&esp;不是说你是寒门就用你,那也要有相对的实力。
&esp;&esp;刘辩只是给了这个阶层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