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杨松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esp;&esp;益州官员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似乎毫不关心这件事。
&esp;&esp;阎圃则是心中一凛。
&esp;&esp;一开始他也以为,杨松会平步青云。
&esp;&esp;直到戏志才找上门,让阎圃帮忙做事。
&esp;&esp;阎圃这才明白,杨松啥也不是。
&esp;&esp;甚至因为屡次冒犯陛下以及禁卫军,杨松被送上了刑场。
&esp;&esp;其他人或许只是怀疑,可是阎圃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当然明白其中的隐秘。
&esp;&esp;只不过他不敢说出来。
&esp;&esp;连一点消息都不敢透露!
&esp;&esp;哪怕张鲁询问此事,阎圃也只是以憎恨“杨松叛徒”的借口,搪塞过去。
&esp;&esp;阎圃也恨杨松,可这不是杨松真正的死因。
&esp;&esp;具体原因如此,阎圃不可能跟人诉说,只能烂在心里。
&esp;&esp;所幸他也不是大嘴巴之人。
&esp;&esp;身为心思深沉的谋士,阎圃也有自己的坚持。
&esp;&esp;只不过他非常好奇一件事。
&esp;&esp;到底谁会成为益州刺史?
&esp;&esp;整个益州,似乎没有足够德高望重之人。
&esp;&esp;刘璋肯定不行了,注定只能当富家翁。
&esp;&esp;张鲁也没机会。
&esp;&esp;难不成是刚正不阿的黄权?或者是其貌不扬的张松?
&esp;&esp;阎圃觉得,这两人还不够资格。
&esp;&esp;能力或许差不多,可是至始至终,阎圃都认为他们没有机会。
&esp;&esp;“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
&esp;&esp;阎圃只能将疑惑留藏于心。
&esp;&esp;杨松死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esp;&esp;张松便是如此。
&esp;&esp;无当飞军能够突入成都,他功不可没。
&esp;&esp;吴懿之所以投降,也是张松在背后运作。
&esp;&esp;在关键时刻,他更是劝说刘璋,成都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