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娱乐大丈夫txt > 第173部分(第1页)

第173部分(第1页)

“呵呵,却没想到姜生也是滑头之辈!”老人闻言失笑,“如此话语怎能从你这文坛大家口中说出?”

“查老戏言了,小子哪能称为大家?”姜成连忙否定道,“而且在查老面前,小子那些拙作又哪里有上得台面?”

“姜生切勿妄自菲薄!”老人正sè道,“且不论那《明朝那些事儿》已算当代史学一大著作,单说那《昆仑》一书,就不在老朽的‘shè雕三部曲’之下;更不要说那部《诛仙》,文风之优美,感情描写之细腻,奇思妙想之处比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也是不相伯仲,老朽读罢也是大有收获。

更何况,你所创作的剧本也是部部经典。不说你那几部原创,单说那几部改编的。《长生不老》上溯历史,列举中华两千年变迁如数家珍;《中华小当家》传承中华传统美食文化,道道珍馐道出背后沧桑;《大唐双龙传》大胆创新,留原著之jīng华,更添创作者独有思想,独具匠心。

此外,还有老朽那部《天龙八部》。呵呵,本以为b那版已是老朽最满意的改编剧集,未想姜生却另有突破。红衣贵公子的段誉,却是老朽未曾想到的创意!

只凭着几点,姜生文坛大家便足可称得!”

姜成是彻底红透了脸,连连说道:“查老过赞了,小子是愧不敢当!”就算他再怎么脸皮厚,也不敢在金镛这位武侠泰斗面前承认那他当不得的称谓。

没错,今rì姜成奉茶相请的客人,便是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宗师级人物金镛。

有人说,金镛老爷子不过十五篇的武侠著作却当得起当代武侠小说的半壁江山。这话没错,70、80、90乃至00后都是看着金镛武侠小说、金镛武侠剧长大的,他的武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

而今,其影响力早不只在两岸三地,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他的小说流传。

金镛,已成为代表当代中国武侠文化的一面旗帜。

说真的,当得知金镛老爷子竟忽然到访,姜成居然有些不知所措之感,好像是在别人家做错事时忽然知道人家主人回来时的感觉。

这时,姜成才知道,自己心里原来一直对肆意改编金镛武侠小说剧情怀有几分忐忑。

虽说影视改编无可厚非,但可能是因为金镛老爷子在其心中的地位太高的缘故吧,他可以无视其他任何人的无理谩骂,却难以接受金镛任何一句不好的评价。

如今,当听到金镛亲口对他说,他很满意姜成对他小说的改编,姜成甚至有种小孩子知道自己考试得满分的喜悦感觉,心里甚至想蹦起来欢呼。

只是良好的养气功夫没有丢,姜成深吸几口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对金镛恭敬道:“您能喜欢我对《天龙八部》的改编便是对我最佳的赞赏!不瞒您讲,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因为过于删改原著而在心里怀有几分忐忑之情,就怕您看过成品后会失望。现在听您这么说,我真是放心了!”

“哈哈,姜生真实太过谦虚了!”金镛哈哈大笑道,“实话说吧,老朽的确曾不满过很多部我小说的改编作品,像前两年台湾改编的那部《神雕侠侣》,剧情、人物都是大肆改编,让老朽看得痛心不已,因为那是在糟蹋老朽的心血。不过姜生的作品却不在此列!

当初纪中告诉我说你会是这部剧的编剧,老朽便放下了心,因为从《昆仑》中看出来,姜生对武侠文化理解很深,想来理解我那《天龙八部》里的思想不是问题。

果然,当纪中给我拿来你改编后的剧本,通篇读过之后老朽不禁拍案叫绝。不但完全保留了老朽想要表达的东西,还在里面添加了很多你自己的看法。这点很好,证明姜生是真的明白老朽想要的——我并是仅仅想看到一部自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而是想看一部真正jīng彩的武侠剧!姜生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

这是金镛老爷子的肺腑之言,一个作者能见到自己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是一种荣耀。但像金镛这样的,著作早就被拍过无数遍的大师,他们想看到的便是一部在思想上能超出他们小说范畴的作品。这一点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但姜成无疑是做到了。

“小子刚开始没想太多,”姜成不好意思道,“我仅仅是想起那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并不需要改编出最好的剧本,只要改编出一部最能表达我自己1 38;看書;網时的看法的作品便好。因为我相信能打动我的剧情自然也能打动别人。”

“啪啪啪……”金镛为他鼓了几掌,“以己推人,姜生果然好本事!”

“不过是一点小把戏,登不得大雅之堂。”姜成冷静的说道,“只是自身习惯而已,。”

“很好的习惯,”金镛点了点头,“小说家必须应该明白这一点。”

“嗯,我自己也感觉是。”姜成这次答应了下来,却是对自己的编剧能力充满信心。

“其实老朽今rì来,还有件事想请姜生你来帮忙。”茶过三巡,金镛终于说出了正事。

“哦?”姜成诧异了,“不知查老想让小子帮什么忙?您往多了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会帮您。”

“是这样的,这不是过了新千年嘛,我想将我那几本书再修改修改,几本书间的联系再多一些。但我也摸不准现代人的口味了,所以想请姜生你来帮忙出些注意。”

姜成听后,心跳瞬间跳的飞快。

………【第二百二十二章 给金镛讲故事】………

()    姜成知道,其实现在市面上流传的金镛着作并不是最初的版本。

最开始,金镛只是在自己创办的《明报》上连载自己的小说,而后因为他小说赚取的巨大名气,《明报》也成长为香港乃至港台着名、权威的报刊之一。这一版本的小说便是所谓的旧版(1955年到1972年),大陆没有出过这个版本的实体书,现在看过这一版的人很少。而这一版本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小说章节排版混乱,人物名称没那么好听(如王语嫣在旧版的名字其实叫王玉燕,段誉老妈刀白凤名字本为舒白凤,西夏一品堂在杏子林中迷倒丐帮大众的是“红花香雾”而不是后来名震大江南北的“悲酥清风”等)。。

之后,金镛在连载完鹿鼎记,宣布封笔后,花了数年时间来修改连载版的小说,修改后的版本称为修订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联版。因为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金镛全集很受欢迎,所以大部分人都称修订版为三联版,这也是金镛小说流行最广的版本,大部分金迷看的都是这一版的金镛小说。

而在本世纪初,就有传言说金镛先生想要再次修订自己的书,将其中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再改改,做到尽善尽美。

本来大众对此是抱有很大兴趣的,因为三联版虽然流传很广,但其中也的确有很多不尽如人意,让人感觉写的不是很好的地方。比如在《连城诀》中,这故事背景很是模糊,看着有点像明末清初的时代,却不知具体是那个年代;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漏洞,就是在梅念笙死后三个徒弟争抢《连城剑谱》,但这秘籍却突然失踪,十几年后又突然出现,原着没有给出解释。还有在《侠客行》中,石破天的那位“知心姐姐”般的侍女侍剑被叮当所杀,让所有喜欢这个小丫头的金迷们都很是痛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