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改变了主意:“那就有劳德祖费心了,还是把我绑缚,假装挟我得手,以太尉余威迫开城门献城。
我死前自然要当着两军将士,请大公子出面斩我,剖白是非曲直。曹操虽然残暴,但我知他还是佩服忠义之士的,喜欢给忠义之士开口的机会。
只要我能当着两军将士的面,与大公子对质,纵然最后一死,好歹能期望天下人有史官记下我的心迹。
唉,事到如今,就算是刘备来攻城,咱也一样开门就是,过眼云烟一场空而已。”
……
杨修再三确认,见审配不是玩虚的,就带审配回太尉府,然后让太尉府的侍卫把审配绑了。又匆匆凑了四家要保护的重臣名单,跟他们商量了一起谋审投曹。
那些忠于袁家的大臣,一开始也是震惊,但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保命的机会,而且有杨修杨彪出面主持了,他们就是跟着捡便宜,便全部答应了。
几个家主还把口供对了一下,至于下面的人,没必要知道,以免泄密。
当日半夜,杨修派人用吊篮坠出城外,去跟袁谭商议请降。至此杨修还非常把握分寸,他降的是袁谭而非曹操。
但袁谭已经形同傀儡,得到消息只能再去转达曹操,曹操闻言后说不上大喜,却也是松了口气,组织先头部队准备抢门抢城楼。
凌晨五更天,杨修按照约定好的火把信号示意城外的曹军准备入城,随后打开城门。
为了防止曹军顺势攻打屠城,杨修还把审配绑到了城头,好喊话证明邺城是主动和平投降的,不是被攻破的。曹军进城时杨家已经控制了城内局面。
这样,曹操应该不好意思搞大规模的屠杀了,毕竟主动投降而非攻破的城市,怎么能屠杀呢?
第890章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
曹军先锋冲进邺城南门的时候,曹操本人也是驻足在数百步外,通过望楼凭高观望战场,内心还是有点小忐忑的。
毕竟,在没有夺取城门、彻底控制城楼、瓮城之前,谁都不敢保证是否有诈。尤其邺城这样的大城,瓮城的纵深还不短。
好在曹操登的望楼高度远远超过城墙,所以可以看清外城墙内侧的瓮城情况。
如果有诈的话,损失几百名抢门试探的先锋精锐骑兵,那是免不了的,如果处理不当,损失还会更多。
但成功的收益更为巨大,没有人能经受得起这个诱惑,所以几乎是个人就会接受这样的赌,无非谨慎者不会亲自第一批进城。
“杨修居然会是背叛袁尚的关键所在,这是真没想到。审配提防了那么多跟咱勾结的将领,却不可能想到提防杨修,这恐怕也是天意了。”
眼看着己方将士已经靠近了瓮城内门,战斗也始终没有爆发,双方都很克制,曹操心中的忐忑才舒缓了些,忍不住浑身激动得微微发抖起来。
然而,便在此刻,他看到城头多立了一些白旗,还有人用吊篮挂了一个被绑缚的俘虏,并且有数十名袁军将士和杨家的僮仆家丁齐声呐喊,随后远处的曹军就微微有些混乱。
曹操距离太远听不清楚,连忙惊问左右,着令立刻打探,半盏茶的时间之后,左右回报,说是杨修成功绑缚了审配,这是直接献城成功了。
曹操一愣,呆滞数秒,懊恼地重重拍了几下大腿:“杨家的老贼小贼!吾中计矣!他们这是明明知道城破在旦夕,假装绑缚审配献城,阻我屠城劫掠呢!”
跟随在曹操左右的曹洪闻言,也是深感懊恼:
“杨家那些贼子,明明是跟袁家生死相托,怎么可能投降咱?这是明知必破在即,借此求活命!大哥,不能让他们得逞!
我军围攻邺城四个月了,死伤将士一两万人,还有其余损失无数。只因邺城是朝廷所在,富户极多,之前已经许诺了将士们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谁抢到就算谁。
若是失信于将士,将来谁还用命与刘备厮杀?依我看,别管杨修了,一不做二不休全杀了,就当没接到投降,就是咱以武力堂堂正正打下来的!”
曹操反手一掌打在曹洪肩膀上:
“废物!这杨修精着呢!他是先派人到袁谭处投降的。虽然袁谭已是傀儡,可毕竟咱还指望着袁谭的脸面过渡收服袁绍故地。
要是今天直接撕破脸,青冀士民阴怀怨愤,过几年刘备打来,还指望青冀军民为我死战?有袁谭做见证,这杨修杨彪暂时是杀不得了。
总要搁置一年半载,另寻罪名由头,不能让人看出是跟今日之战有关、不能是因为他们拥护袁家而死!
邺城里的朝廷官员,只能是因为勾结审配、欺上瞒下、以幼篡长……才被明正典刑!不能是别的原因!我军只反袁尚审配,不反袁绍!”
曹洪在曹操身边的宗室诸将中,也确实算是以喜欢抢劫著称了,历史上破邺城后抢劫得最开心的也是他。
所以此刻被堂兄教训了,他也不敢吱声,意识到确实是自己办事思路太糙了:“大哥教训得是!那这屠邺城洗劫三日的约定,还让将士们执行么?”
曹操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现在确实是财政缺口太大了。
眼下刘备虽然没打过来,那不过是因为寒冬腊月的,北方战场不适合再大规模作战,不是刘备转了性子。
转眼明年暖和一些、生产有所恢复后,肯定会战火重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