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卫视台是在临近19点钟时,收到片子的。
但是,他们的晚间新闻已在18点51分准时结束了。
因为要预留好这最后的十分钟,给观众们充足的时间,将频道调整到19点钟的央妈新闻那。
然鹅,
收到富安江电视台传来的片子之后,当晚值班的副台长周强,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领导,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子中一些极为{先进}的要素。
①科技创新性,新闻中讲到的密缝机技术升级,如果如同新闻中那位曹磊班长所言,那对整个国内轻工纺织行业来说,将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
而就周强观察,片子中曹磊操作计算机的一些动作,包括电脑画面行闪过的一些依稀代码片段,让浙大电子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周强,嗅到了一种极为诡异的味道。
这种诡异,有可能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这些代码片段很可能在未来,不仅仅可以运用于密缝机这一种智能机床中,那函数的复杂程度就他的专业知识判断,如果不是曹磊为了节目效果现场瞎编的,效果也太过于惊人了!
所有创新性的价值取决于时效性,对他们新闻领域来说,时效性便是生命力。
这是第一点考虑!
②军地合作,这是江浙地区长久以来绕不开的传统型话题。
江浙地区驻军人数,且建制类型复杂,有海陆空四个军,一个武警内卫总队,一个武警边防总队,一个武警消防总队,总计人数十万之众,且江浙地区交通便利,外资投入大,这些军队人员出于勤务类型的不同与百姓无法彻底隔离存在,所以江浙各城市可见三军纠察尤其之多。
那么,为江浙百姓带来安全感的同时,那就面临着军人应以何种对外形象存在?
由于军人游走于现代化城市间的场景,对于江浙地区来说尤为普遍,那么军人的形象,就要在一定程度给予传统意义之外的一些定义,用来符合现代化军队的崭新形象。
江浙地方郑府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寻觅该如何定义?
如果仅仅是军地普通的共建,给学校军训,台风天气抢险救灾,未免太过于,用一个不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老}了那么一点。
所以近些年来,打出了{科技牌}的江浙地方郑府,就想到了如何与军队加强科技创新交流。
可是,弄了好些年,无非也是高校向驻军输送优秀人才这类话题。
具体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就不好说了。
但是,这则新闻中,武警曹磊班长,他做的这件事,在周强看来,就正中江浙主抓科技创新领导的红心。
更加难得的是,在这则新闻中,富安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竟然还能想到,请当地共建单位学生{学习编程}?
编程过程又是如此的专业,毫不含糊,完全不是作秀,相反,有着很大的科普意义……
这就让周强感到巨大的不可思议了!
因为就他观察,县级市这个级别的地方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一般业务水平平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很难做出如此出类拔萃的{汇报性}新闻节目。
当晚的富安江晚间新闻,走入警营之前和之后的两则地方新闻,其粗制滥造,就很好地说明了一点——这则走入警营的新闻,一定是,他们找人求了什么高招,弄来的。
其摄影角度,拍摄画面,人物出演,台词设计,无不令人身临其境,极富视觉冲击力,若要找个对比,竟然与央妈的一些大型汇报性新闻有着非常相似的精妙技巧。
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还不够成熟,但是,{走入富安江中队}这则新闻的完成度和效果,甚至远超了卫视台同批次的任何一则新闻。
周强认为,如果冒险一搏,这件事很可能发酵成为重大的郑治饭票!
饭票让谁领了不重要,关键是,不管被谁领了,周强肯定要因为这件事得到很多的,好处。
基于这两条考虑,周强副台长一声令下,让刚刚结束的晚间新闻续上了这么一则快讯。
这是卫视台极少出现的{breakingnews!}在讲究严肃认真的中国电视台里,发生突发新闻的情况非常少见,而周强他就是剑走偏锋地这么干了。
或者换言之,换成年长一些的领导,就不敢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