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维多利亚的秘密中国模特有哪些 > 第279部分(第1页)

第279部分(第1页)

与日本相比,大清国明显是狡猾狡猾滴,日本是明显地分为开国派和攘夷派,也就是说,他们提倡开国的大臣至少是真诚的,而大清国自咸丰帝以下都认为南京条约不过是缓兵之计,两广总督叶名琛对咸丰帝的心思心领神会,在他当广东巡抚其间就跟两广总督徐广缙一起在广州发动群众阻止英国人进广州城的运动,杀一个洋人赏银多少之类的,这明显是违约的事情,叶名琛竟还因此获得男爵的嘉奖。总之,南京条约中规定的开放广州之事从条约签定到现在1856年,拖了十几年,英国人还是进不了广州城。

现任的广州领事巴夏礼不久前在伦敦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正值雄姿英发的当口,准备改变英国人进不了广州这个无能的事实,叶名琛借的是百姓之手,巴夏礼也一直在找借口弄一弄大清国,现在大清国境内不太平,巴夏礼不停地向他的领导香港总督宝宁进言,要求再打一打清国,以便取消一切贸易障碍。

在大东方号从上海开赴香港之时,唐宁就拿这个事情考一考中日两国的考察团,请他们发表看法。日方60%成员都认为叶名琛的作法有问题,清廷的作法当然也有问题,叶名琛既然“无法约束百姓”,那就该问责,换一个官员来主政广东。英国人也真够有耐心的,都已经十几年了,西乡隆盛、村田藏六都表示,如果他们是英方,早就打起来了。

中国成员则大部分是“攘夷派”,只有曾纪泽表示既然签约,就该守约,通商除了不符合中日两国的传统之外,对中日了解世界是有好处的,但他反对英国人的宗教入侵以及鸦片合法化。不仅如此,他对这些日子以来徐荣村对中国成员讲解的欧洲正在普及的三权分立相当有兴趣。唐宁觉得这孩子的世界观已经相当符合他的期望了。英国什么都好,但不包括基督教和鸦片。

桂小五郎与曾纪泽观点相似,唐宁虽无什么表示,但最后他说:“以后通过桂小五郎为日本代表、曾纪泽为大清代表来组织这个考察团。”

唐宁对考察团讲的英国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到工业革命的整个过程,是整个考察团最重视的教育课,因为唐宁的讲述太深刻了,一切在于工业革命,当然,良好运作的社会制度也保证了英国充满了活力,也许了是英国最终击败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伊比利亚双雄的最重要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后进国家很容易走上中央集权,从上至下强力发展重工业的路子,唐宁在这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强权政治一旦上路就很难回头,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把重工业基础打好,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强国,可是人民并不富裕,并不幸福,甚至可能与真正的强国发生大战,以致于落得非常悲惨的下场。他所能做的就是这样了,如果中日还走这条路,他也没撤了,很可能打败中日的就是唐宁自己。

第86章 菊与刀

去哪儿溜达呢?唐宁问日本人民的老朋友山本音吉。

没想到山本音吉在江户还有朋友呢。

他的朋友名叫福泽谕吉,20岁的小青年,1854年音吉随英国西澳大利亚总督詹姆斯?斯特灵来到日本长崎与幕府签定《日英亲和条约》时结交的日本老乡。

福泽谕吉与他的兄弟或者当时的普通武士家子弟不同,并没有忠孝仁义的观念,也不敬神佛,不恋家,很羡慕音吉可以在全球各地乱跑。谕吉前往长崎,学习兰学。作为他人生的转机便是这时。由于佩里侵日,日本国内对火炮战术的需求高涨。为了学习荷兰的火炮技术,必须要有通晓荷兰语的人才。于是谕吉的兄长便建议谕吉学习荷兰语。谕吉此后开始拜访长崎的火炮专家山本物次郎,在荷兰语翻译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荷兰语。

次年1855年,介绍谕吉认识山本的奥平一岐与谕吉不和,便通知谕吉返回老家中津。但是,从离开中津那时便不打算再回去的谕吉却自行经过大坂前往江户。身上并不富裕的谕吉到了江户之后,认为音吉这个英国人的翻译很可能有机会到江户,于是忍痛花了钱到刚刚成立的英国电报公司江户站发电报告知音吉他在江户的住址。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有机会再见面。

谕吉使用电报的时候就认为这种技术是最牛的,没想到他今天的客人就是无线电报的发明者,而且江户沸沸扬扬的青船来航的主角也是他,顿时深感机遇难得,在他的寄居的蜗居里拿出最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招待客人。

音吉告诉谕吉,这位爷可不只是发明家,而是……欧洲德意志邦国的君主,谕吉更害怕自己的这个蜗居会招待不周了。不过,唐宁是抱着深入日本平民生活的目标来的,又不是来享受奢华的,奢华对他来讲毫无意义,当年买下白金汉郡思陀园的时候就已经享受到了公爵级的奢侈,这种事情做一次就够了,谁叫他有一双能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眼睛呢?

唐宁倒是对谕吉好奇,问起他的经历,忽然把握到了一点什么,再问:“兰学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吗?”

谕吉:“江户、大阪和京都都有,现在更火爆了,可是听音吉兄讲,荷兰现在在欧洲已经落伍了,欧洲是英法的天下是吧?”

唐宁微笑:“大英帝国的天下吧,法国差远了,将来连普鲁士都会超过法国,因为他们有一个不得力的君主。日本想要变革,多学学英国。”

谕吉:“先生认为日本除了开国之外,还需要如何变革?”

唐宁:“这个……我对日本都不太了解,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点子,这个嘛,得靠你们自己。”他话倒是不错,他只知道大清国是要彻底变革,日本是什么光景,他现在才刚刚接触到,已经感觉起点要比大清国好,毕竟兰学这种西洋学问在江户、大阪和京都大行其道,比起大清根本看不起西洋学问要强了很多,大清还是自大害死人啊。

经过一番了解,唐宁还发现日本民众虽然普遍不喜欢洋人,可是有强烈地学习的**,这位谕吉不远千里跑到江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谕吉还表达了强烈地去欧洲去看看的**,向自己的朋友音吉提出来,能不能把他“夹带”出去,他是豁出去了。照音吉的案例来看,在这个时代,出去可就不一定能回来了。

这又是日本人跟大清国人不同之处,日本人渴望到欧洲去,而大清国人不需要禁令,都没人愿意出去,很多百姓还认为欧洲人全是可怕的食人魔呢。连林则徐这样的高官都认为洋人的腿是无法弯曲的,而且必须每天喝中国的茶叶,否则就会便秘致死。现在照咸丰帝的意思,似乎还想跟洋人玩两招散手,他的老爹道光帝驾崩之前曾经因为鸦片战争割地赔款成为大清最丢脸的皇帝,自己遗诏要求咸丰帝不要把自己的灵位放入太庙以示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咸丰帝多么地想给老爹争回点面子,不过,天下大势,估计他这个愿望不仅不能如愿,他自己所受的屈辱比起道光帝来有过之而不不及也。

唐宁并没有答应谕吉要带他出去,我大清还没有留学、开国的机会,先把日本科技搞上去了,那我大清岂不是比历史上的大清还惨?

走在江户的街头,唐宁连续看到好几个叫“寺子屋”的建筑,终于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原来寺子屋相当于小学,日语中的子与小同音。寺子屋起源于日本中世纪的寺院的教育。当时武士阶层的子弟往往被送到领地内的寺庙接受教育。以前只是给僧人学习的,后来普及到平民了,仍然叫这个怪名字。

江户的“小学”居然有这么多?这么说来日本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啊。唐宁问福泽谕吉整个日本的教育情况,谕吉表示江户应该有超过一千所寺子屋,整个日本则估计超过一万所,总之,基本上江户的男子全都识字。这个识字率也太高了吧?简直超过英法,甚至比重视教育的德国人更高。难怪……难怪日本维新之后追上列强的速度有如火箭一般。

日本重视教育是跟藩与藩之间的竞争有关吗?但是欧洲的中世纪也是分封,却不见有这样重视教育。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化大分工,单一工种的产生使得使用技术更简单,甚至还让英国的认字率略有下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