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人?”安然着急地问道。
“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公子,长得挺俊的,说话也温和,就是他身边那护卫看着有些吓人。”
安然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就是三皇子了!不是说他去边疆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这么多年了,他竟然还惦记着爹爹?
“那他有没有说他姓什么?娘您把爹爹的手稿给他看了吗?”安然不住地回想着,爹爹的手稿是她亲自收拾的,里面应该没有什么让三皇子看出来的吧?
“他说他姓杨,排行第三,让我称呼他杨三公子。你爹当初也没留下多少手稿,你不是都收在一个箱子里了吗?我全都给他看过了,不过好像他看完有些失望,摇摇头就走了。”
安然听到这里,这才拍拍胸口松了一口气。
顾宛娘见了,不由疑惑道:“然姐儿,难道你知道那位公子是谁?”
安齐也道:“我送妹妹出嫁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在一个小镇上的码头停靠,我和贺之谦去镇上的酒楼吃饭,曾见过一位公子,估计就是他。他带着的那群手下个个都身手不凡,贺之谦猜测说多半是军中的人,说那位公子多半是位大将军。”
安然轻叹道:“贺大哥猜得不错。我估计那位公子就是当今三皇子,曾在边疆戍守近十年的平王殿下。”原来是三皇子,难怪那天晚上那些刺客刺杀不成那样恼怒想杀了她泄恨呢!啊,不好,难道她又搅和进皇子夺嫡中去了?那可是随时会掉脑袋的事情,看来那京城不去也罢,也得交代哥哥不要跟三位皇子走太近才好。
“啊?竟然是位王爷?可是,可是他找你爹的手稿做什么?你爹过世都这么多年了。”知道了杨彦的身份,顾宛娘便不觉有些后怕起来。还好那天她听说有人赏识自己的丈夫,心里高兴,一直对王爷很客气。
安然轻笑道:“听说当年爹爹乡试的策论连皇上都夸赞的,或许王爷以为爹爹还留下一些好的治国之法呢?”
顾宛娘听到这里,想起赵世华,忍不住又是伤心又是骄傲。
安然见了,又赶紧和哥哥一起来哄她。
顾庭芳听到消息过来,看到顾宛娘和安齐安然母子三人又是哭又是笑的,不觉心里颇不是滋味儿。进门都快半年了,虽然姑姑对她也好,可她总觉得不管丈夫还是小姑,都拿她当外人,什么都不跟自己说。
顾庭芳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连玉兰那个丫头都比不上。回去跟娘说,娘别的都不担心,只让她要尽快把家里的当家权拿过来。杨氏知道赵家以前是然姐儿当家的,可现在然姐儿都出嫁了,媳妇儿当家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可是谁能想到然姐儿居然没嫁成,又回来了。
而自从安齐表明了暂时不跟顾庭芳同房,就搬去了书房住,两个人平日里见面的机会也不对。顾庭芳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丈夫特意娶回来帮他照顾姑母的。
既然没嫁成,安然回来以后,第二天就去舅舅家说明此事,又写了信让人送给老家的大伯三叔小姑父和大堂姐几家。
信里,安然自然是说得很清楚的,拜堂之前就退了婚。可别人不知道啊!王氏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一言半语的,就到处嚷嚷安然刚刚嫁过去就被人休回来了。于是,老家也很快起了流言,不管赵家人怎么解释,人家就是认准了谣言才是真相,直将赵世福气得想出去打人。
安然犹豫着要不要将舅舅和小姑父添妆的陪嫁还回去,顾宛娘却摇摇头,说既然已经给了她,就是她的了。再说,她这次虽然退了婚没嫁成,但到底是要出嫁的。也没有给人添妆添两次的,就当是提前给了。
因为安齐要赶着去京城,而顾宛娘又不肯走,安然又不大敢去,顾庭芳是想去而不能去,安齐也只好自己带着个小厮走了。
却说当初安然出嫁的时候,那嫁妆可是很出了一番风头的,如今不过十几天,居然又拉着嫁妆回来了,自然让人猜测不已。
于是,不过几天,赵家姑娘出嫁就被休了回来的谣言就传遍了合江的大街小巷。一开始,大家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好好的姑娘,举人的妹子,怎么刚刚嫁过去就给休了呢?但随后不久有从江阳回来的人便带来了详细的消息,说赵家姑娘克夫。这边刚刚议定婚期,那边贺家公子就病倒了,这不,刚刚把赵家姑娘休了回来,人就好了。
这流言传得似模似样的,还真有不少人相信,等顾宛娘知道的时候,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安然和顾庭芳整日衣不解带地服侍她,又说了好多话开解她,可她心中忧虑女儿的未来,解不开心结,这病就一直不见好转。
安然知道娘亲是忧心自己的将来才这样的,想了想,只好劝道:“娘,要不我们去京城吧!京城离这里远,到了京城就不会有人知道我退过婚的事,我们还能跟哥哥在一起照顾他。过了年嫂子就十七了,也该跟哥哥圆房了。虽说哥哥是一片好心为了嫂嫂的身体着想,可哥哥一个人在京城一住就要三年,难免嫂嫂不多心啊!”
顾宛娘想着这也是个办法。
“可是娘这身体,唉……”
“所以娘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女儿的未来可指着您呢!还有,您就不想早点抱孙子吗?您早点好了,我们早点去京城,您才能早点抱孙子啊!”
或许是心里有了期盼,安然照顾又细心,到了六月初,顾宛娘的病就好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