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江南讲完了白居易的《貘屏赞》。
直播间的观众们顿时调侃起来。
“岛主,你很有当老师的天赋嘛!”
“我是一个高中的校长,特别邀请岛主来讲课!”
“不!岛主起码要去大学讲课!”
“这么好的文章,小时候的书本上竟没有?”
“可不敢有!”
“说这话的一定是理科生!”
“也有可能是学习不好的差生!”
“这句话删掉吧,我不是很爱看!”
“现在抽查课文,谁要是不会背,放学就留下来,直到背会了才可以回家!”
“卧槽!这句话太有压迫感了,我现在看到都还汗流浃背的!”
江南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由被逗笑。
因为他每次都是提前背会的那个,然后躲藏起来,等到自己兄弟去背的时候,偷偷的进行提醒。
每每想起那段青葱岁月,总会不由的面带笑意。
“郭璞在给《尔雅》的注释里也说了貘这种东西。”
“内容如下:“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而在之前的《说文解字》里则说:“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
“从描述来看,黑白色的貘,应该说的就是马来貘。”
“而黄黑色的则像其他品种的貘。”
“但无论如何,似乎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曾经有过野生貘。”
“直到一件文物的出现,终于被彻彻底底的证实。”
“这个文物的名字叫做貘尊!”
“貘尊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皿。”
“器内中空,背部开有一方形口子,上面扣盖。”
“从造型看,貘的形体酷似羊,首部微微昂起,吻部向前伸,双目圆而有神,头顶有卷曲的双角,体态很是肥硕,四足却较短,卷尾呈半环形。”
“貘的两侧肩胛及后臀部位饰有四组清晰的夔凤纹。”
“1975年的时候,在针对我国宝鸡市的西周早期茹家庄两号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青铜器。”
“此器形状似羊非羊,似猪非猪,体态肥满,大圆耳,两目圆睁,长吻前伸,腹部微垂,四个兽蹄样的足较短,尾巴短小卷曲,器体中空,背部开方口,上有四角椭圆方盖。”
“盖上立一虎,虎头前伸,双目直视。”
“两耳、两肩胛和后臀上均饰圆涡形卷曲兽体纹。”
“此器通高十八点六厘米,通长三十点八厘米,重三点二五公斤。”
“在出土时,还与一铜盘相配。”
“当时,考古学家推测这应该是是一套盥洗器,而不是酒尊。”
“不仅如此,他们对此器的定名一直把握不准。”
“初时因观其似羊,故起名“羊尊”。”
“并一直延续此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