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姜烟紧跟在后面。
就听风雪中传来谢安清润的嗓音:“去庙堂!”
姜烟一听,加快脚步跟上谢安。
谢安是什么人呢?
刘禹锡那首《乌衣巷》中,“旧时王谢”所指代的就是东晋时期的名相,王导与谢安。
琅琊王氏名满天下。
殊不知那时能够与王家在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时间里相提并论的,便是陈郡谢氏。
谢安出山时,谢家其实还未遇到太大危机,只是相比不断进取的王家,显得有几分势弱。
在谢安三十九岁的这一年,谢家遭遇重创。
尽管魏晋南北朝好似一片靡靡,但事实上东晋的士族和皇族从未放下过北伐的决心。
在这一年,谢安的弟弟谢万被桓温钦点,与郗昙一同前往北伐前燕。
这个决定,王羲之还向桓温提出委婉的劝解,希望桓温可以换下谢万。
桓温坚持任用谢万,可令人无奈的是,谢万在军中屡屡出错。
谢安也想起了自己这个弟弟,无奈摇头:“万石性子高傲,又走得一帆风顺。两位兄长去世后,也是我没能做好兄长之职。”
他们几兄弟里,大哥二哥都走得早。
谢安当仁不让自然要为弟弟,子侄承担起一份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谢朗等人都与他关系匪浅的缘故。
可以说,是谢安将这些子侄教养长大的。
“谢万兵败,这对谢家危害很大吗?”姜烟捂着脸,阻挡落在脸上的雪粒子,鼻尖红红的,再厚的皮裘也挡不住这刺骨的寒冷。
也不知道谢安要走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一片大雪。
谢安比姜烟走得文雅多了,一步一步,不疾不徐。
手里甚至拿着卷起来的腰扇轻轻敲打着手心。
“极大。”谢安道:“若是明面作战,战败而会。这是多方原因的。或天时、或地利、或人和。”
“但绝不能因为主将的愚蠢!”
说到最后一句,饶是谢安这么好的脾气也忍不住厉声起来。
谢万这一仗打得太差了。
差到整个谢氏蒙羞。
可越到这个时候,-->>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