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那么说来,最近你就是没有要拍的项目了?”
“怎么?”
“哥,你有好项目吗?”
“我这里的项目,怎样也不能和你的相比了,但是,项目也确实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感兴趣。”
“什么片子?”
“是电视剧吗?”
兴趣倒也没有特别的多,但是呢,听一听总是好的,虽然煎饼还没有明确说,但吴迪已经做出了判断,煎饼打算推荐的,应该是一部电视剧。
如果是电影的话,直接说就好了,不管是主演还是客串,现在的吴迪都会欣然应允。
在电影这个圈子里,客串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甚至某些特别出演还是片方招揽票房的宣传招牌呢!
戏份明明不多,但也给个主演的身份,就是因为这些人在观众那里,有票房号召力。
我们拍电影,说到底,那就是为了赚钱。
如果不是为了赚钱,我们还搞宣传做什么?还撕排片做什么?干脆都躺平好了。
导演就负责拍电影,出品公司就负责一些后续的制作工作,剩下的,全都交给市场,交给观众来决定。
观众爱看哪个,哪个票房就高,愿赌服输,票房不好,也不能在背后使手段。
这不是最公平的了吗?
赚钱又如何?
赔钱又如何?
我们拍电影的,不是搞艺术的吗?
何必赔了钱就气急败坏,赚了钱又眉开眼笑?
然而,很多人都没有那么强的定力,或者说,很多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性情,艺术,不过是搞钱的幌子。
于是,在本来影片阵容并不吸引人的前提下,找到一位或者两位平常观众缘特别好,票房成绩特别高的讨喜的演员来给我们压阵,就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
观众有的时候也是很盲目的,看电影又通常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娱乐项目,观众选择电影,通常就是看一眼电影院门口挂着的海报,哪个人头大,哪个更醒目,哪个人更熟悉,他们就会选哪部。
这样一来,用一些可以招揽观众的熟脸演员做特出就很有优势了,名义上呢,咱也是主演,海报上面的人头也可以搞得大大的。
特别显眼。
也许戏份只有几分钟,那也没关系,主演照样可以给一个,标个特别出演就可以了嘛。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多卖票嘛,就算是观众走进电影院发现,喜欢的大牌明星,戏份只有几分钟,甚至,明明挂着领衔主演,其实真正的主角另有其人,那又如何?
愿意这样做的电影,一般成本都比较少,只要可以保证把前几批不明真相的观众骗进场,就足够回本的了。
这之后,口碑崩塌又如何?
反正也影响不了片方赚钱了,甚至于,只要能继续在院线坚挺,那就可以继续捞钱。
赚多少不算赚呢?
吴迪怀疑,如果有电影愿意找他客串,起到的作用大致就是如此。
要知道,现在吴老板的下一部电影,可是相当炙手可热的。
包括孟氏孤儿在内的电影,虽然还没有正式上映,但都是吴迪获奖之前拍摄的作品。
质量如何,观众其实并不会太计较。
那个时候,吴老板还是新人,也不过才有一两部电影作品,到底换皮的票房号召力,能不能算在吴迪的头上,可还两说着呢!
不只是观众有疑惑,业内也自有一杆秤,要知道,换皮能够获得那么好的票房成绩,完全就是两位当红小花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