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中午还是民委请吃。晚上余哥做了面条,这是难能可贵的,余哥是南方人,很不习惯吃面食,这种改变也值得思考。
荷村的项目全部结束,只是还有部分农户的过滤池里没有放过滤物,这在凭借雨水吃的地方,如果不对流经山林、岩石和房顶的雨水进行过滤,就直接储存和饮用的话,很有可能对身体健康不利。在投资方看来,对村民身体健康的关注超过对建多少立方米的水池的关注,他们不想因着他们资助村民做了水池,反而因为饮用这些水池的水而生病,这会让投资方感到很不安。
这就注定了要对全村的饮水项目的受益户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在过滤池放入了过滤材料。
平时跟进的不错。住在更高处的农户听话照做,大多数都按照要求将过滤池完善了。惟有住在低处的农户不太听话,可能对政府某些官员的欺骗已经麻木,想看看再说。有些农户不在家,做完水池就又跑了,外出打工去,联系他们已经毫无意义。也不划算,他们接了通知也不见得立马回来。放入过滤材料,所花的钱远远没有路费多。
于是放入过滤物这项工作只能由村项目管理小组的人来做了。德志亲自动手,他们也不好意思袖手一边,在那观看。毕竟是全村的荣誉,不能让一两个农户给影响了。一个县的名誉,让一个村给毁了。
荷村弄完了,去坪村。坪村做的过滤池很好,但是散户的过滤池内也要放东西,德志跟着谭主任去每一家看,要求每一家按时完成。要求在验收的日子到来之前的三天必须再检查一次。村支书老许表态没问题。
到了白泉村,同样,农户家的过滤池里也不是百分百地放了材料。按照同样的时间要求,给村里做了部署。
在验收的时间到来前三天。德志和余哥又去了问题较严重的坪村,许支书的表态落了空。谭主任对他已经失望透顶,表态以后外面再有项目,打死也不往坪村投了。
这工作还得要做。谭主任就委派德志和余哥去最上面那几户农户家的池子看一看。
德志余哥领了命令,到了平时也很少去的散户水池处查看。这几户本已经有了水池,但不卫生,因池子没有加盖。他们愿意按照dashing基金会的要求做过滤池,本来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但他们中有的人就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祖祖辈辈都吃过来的,也没见有什么毛病,偏偏在这一代,要多做一些。
但埋怨归埋怨,过滤池还是做了,只是放过滤物不及时,盖子上的灰尘和树叶没扫,另外还在上面放了一些苞谷杆子和芝麻杆,乱象一片。
德志和余哥请来那些村民,他们见了德志和余哥,很高兴,毕竟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得知了他们要做什么时,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把面子工程给完善了。
等弄完这些,一场大雨来临,德志和余哥赶紧上了一辆到小城的客车,回到了县城。奇怪的是,县城一点雨都没有。
德志和余哥找到谭主任,他正在小县城查看民委新办公楼的地址。他听完了汇报,很高兴,接下来的日子是坐等验收来临。
过了一天,验收团果然来临。像往常一样,一级一级的政府官员陪同,队伍和车辆都浩浩荡荡,三个村都验收合格,并且优秀。老外不同国人,他们喜欢人少,喜欢和村民座谈,不喜欢一伙一群的,乱糟糟的。
当然,荷村验收完毕回到县城吃饭。坪村和白泉村验收完毕,在白泉村吃饭。老外相当高兴,并对王书记家房顶上的大喇叭很感兴趣。问:“这是什么?”
德志略懂英语,翻译给老外听,老外明白了。直竖大拇指,说好。老外不知道是真懂还是假懂,这喇叭是村官向村民播放通知,或者播放重要事项的,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习用多年了。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仍乐此不疲,非常有效。
晚上,刘小姐和齐老师召集德志和余哥到客房,包括老外,在一起开了个会。和老外交流。老外很满意于这次验收,并且要写好报告,争取再次合作,明年继续投资。刘小姐的外语很好,她负责翻译。在许多方面,仍需要相互协助,才能把项目做好。
将验收团送走,德志松了口气。新项目即将开始,前途如何,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片黑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088章 负面效应
没过多久,德志接到通知,说准备与县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签订新一轮的协议。
第二期项目的协议,德志没有看到,大概和第一期的内容差不多,但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不清楚,领导也没有让他清楚内幕的意思。德志只好装糊涂。
既然第一期项目的《饮水健康协议》没有经过德志,这期的不给看是正常,给看是不正常,女人的心似海深,不知道她到底怎么想的。德志是学法律出身,受过几年的法律知识的训练,没吃过猪肉,总看见过猪跑吧?领导刘小姐这么不相信人,还怎么同事同工呢?
所以,对签协议这事,德志根本就不在意,倒是余哥很积极,他已经参与过考察,对准备在哪里实施项目,准备做什么项目,余哥都清楚得很。那时候,德志正在三溪大原种猪基地学养猪和配种,对杜洛克和大白公猪有了一些认识,对发情的母猪也有了解,但是,对于将在小城实施的新项目倒没了主张。
德志看到余哥的积极,心想他肯定已经是刘小姐的宠臣,无论德志怎么努力,将注定了德志不得领导的欢心。这样下去,德志很郁闷,似乎觉得天空总是阴沉着脸,不会给他带来一丁点的喜悦。
签协议的日子到了,德志和余哥一起赶到县政府会议室,等着姗姗来迟的齐老师和刘小姐的大驾光临。办公室的主人热情地安排先到的人员就坐,然后指使办事的科员们倒茶。茶的热气上腾,一股浓郁的清香飘在空中,德志爱喝绿茶,这里的绿茶从色泽到口感都还不错。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不应该用那些一次性的塑料杯,而应该用瓷杯或者玻璃杯,沏出来的茶才有一种原汁原味的香味。
横幅早已拉起,上面写着“dashing基金会支持小城县水利卫生项目签字仪式”,德志看了这些字,觉得有些别扭,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大姨妈齐老师和刘小姐来到会议室,陪同来的是省里的干部以及州、县级干部,乡干部和村干部早已到了会场,不过没有落座,没有正式坐在桌子旁边,而是在靠墙的地方,坐在椅子上,椅子旁边有茶几,放着茶杯,一次性的,喝完不想续开水的,就扔在垃圾篓里。见到上级官员来,乡村干部自然不敢懈怠,连忙站起来,打招呼,相互寒暄。
这次签协议,内容还是齐老师念,当念到“援助资金不经过县民委,直接通过一线工作人员拨款”的时候,新任的民委局长脸拉长,嘴角撇了撇,这一细微的表现,被德志看到。当念到“援助虎坡村多少米管道”时,念不下去了。
齐老师赶紧让余哥将数据补充完整。余哥拿了协议书,招呼上德志,到旁边的县委办公室填写数据。这个数据是由余哥和伊妹所统计的,德志根本不清楚。于是余哥就在那里计算所需管道的长度,德志在一旁协助计算。参加签字仪式的那些人开始在会议室里闲聊,话题不局限于这次所要签的协议内容,更多的是老朋友好久不见之后的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