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陷世龙凤全集 > 第217部分(第1页)

第217部分(第1页)

“话是这样说的,实际上只要你和政府关系好,货卖次一点,政府不追究,老百姓不投诉,你就平安无事了。不过,很显然,在山区,管子是靠不住的。质量差的管子,经不起风吹雨打、冰冻暴晒,很快就会变得脆弱不堪。我们村做了好几次水利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实在没有办法。”来支书一脸沮丧地说。

说着话,德志的茶杯渐渐见了底,他喜欢喝茶,这也是吸引他到山区工作的原因之一。

华忠虎说:“小胡,给客人沏茶。”那名叫小胡的年轻女人正在记账,听了华忠虎的吩咐,立马站起来,向他们走过来,从德志手里接过一次性塑料杯,然后拿到饮水机前,打开饮水机,接了水,递给了德志,德志说:“谢谢!”

“不用谢。”德志说。

然后,她问尹懋:“要不要?”

尹懋说:“要,谢谢!”

尹懋说着,递出去了塑料杯,小胡将塑料杯接了开水,递给尹懋,同样尹懋也致谢了。

来支书显然不想再加水,他说:“可以了,我不要加水了。”

华忠虎的店里的店员大多数是年轻人,看样子,姓胡的有不少,在短短的时间内,华老板叫了小胡,是个女的,有叫大胡,是个汉子,中年人,看来是懂得安装的技术工人。

来支书说:“我们要的水管是黑色的管,听说黑色的管子不容易冻裂,我们村在高山上,冬天很冷,你是知道的。”

华忠虎说:“我知道。我们在高山上铺设水管也有不少了。你知道的,整个乐昌镇都是我们安装的水管,用了两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们的水管,要能保证使用五十年,能不能做到?”来支书说。

“五十年?如果水管埋得好,用一百年也没问题。”华忠虎说。

“吹牛吧?只要管二十年就可以了,我不要求管一百年,我只要求管二十年,说实话,我对现在的产品怀疑,我对现在的人心怀疑。”来支书说。

“你说的没错,现在的人,不像过去的人了,人有良心,做的事就是有良心的事,做出来的事,才经得起考验,才让人放心。如果人不讲良心,干的事情经不起考验,让人不放心。”华忠虎说,“我们做生意,讲的就是一个诚信,没有诚信,生意做不长久的。人的信誉,建立起来需要很长时间,毁掉却只要一会儿。做好人做好事,非常难,做够十年八年很难,做坏人做坏事,很容易,只要一刻就能达成。”华忠虎说。

他说的有理,大家都默不作声了,来支书说:“今天想看看货,你这没有,很遗憾,我们先回去了,以后再说。”

华忠虎说:“行,你们要走,我也不拦,你们可以打听打听,我华忠虎的口碑,你们还是希望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吧?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不要指望我们,我们是一个小项目,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来支书说。

“对,来书记说的没错,我们还要回去商量商量,不是我们几个能决定的。”尹懋说。

“真有意思,你们有权利决定,还说没权利决定。行,就这样吧。再喝点水吧!”华忠虎说。

“不了,谢谢,都喝好了。”德志说,“请问你这有卫生间吗?”

“哦,有,有,里面,胡师傅,带客人去卫生间。”华忠虎说。

“谢谢!”德志道了谢,胡师傅刚好走过来,德志放下塑料杯,跟着他去了卫生间。

尹懋在那继续介绍机构,华忠虎好像对单位的性质不感兴趣。

德志出来,尹懋也要去,问德志,德志给他指了指地方。来支书不去,他年纪大了,可能肾功能衰竭了,对水的要求不多,喝得少,就排泄得少。

其实,这是成正比的,在山区,尽量多喝水,这里的水应该比较干净,越往长江下游走,水质越令人担忧。

离开珠明水暖店,离开华老板,然后去车站,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好玩的。又是大白天,完全没有什么引起兴趣的东西。要说男人,总有性的需要,可是,来支书老了,有心无力,尹懋又有些假清高,德志更不用说,担心谁出钱。于是心里各有一本帐,都有点心痒痒,可都不愿捅开这层纸。

白天,那些女人都不是很活跃的,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就是她们的世界,从街上的霓虹灯,那些布局,完全可以看出来,有些事已经公开,有些事,还在遮遮掩掩的,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凄婉的故事,大概以美好的幻想开始,以梦碎结束。

三个男人踏上回家的车,车到了时间,就有检查员登车卖票,在车站上车的,就在车站卖票,路上上车的,也没办法,只有靠司机的自觉,还有摄像头保存证据。

买票是德志的事,尹懋不管,在这方面,德志像是跟班的了,是秘书,做这些事的,就是秘书,或者司机,或者随从,这些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奇异习俗,人是分等级,要想不分等级,恐怕是在梦中,或者在遥远的古代,或者在不可知的未来。那时候的人类社会应该没有等级差别。可是,这几乎是一个梦,不可能醒的梦。(未完待续。。)

第296章 比较清白

ps: ; ;《陷世》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大家都很想早点到山上,山下有太多的诱惑,比如手机,还有美女。来支书不能做,他有钱,但举起来就很困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是不是前列腺给闹的,谁知道呢?一般来说,老男人大概都难以逃脱这个命运,因此,这样的人当支书,反而不会祸害一些女孩子,对村里有好处,这笔风流债就不用村里负担了。

车终于开动,不过,德志最放心的是,车不用兜圈子,不像德志的家乡城市,客运站的车总喜欢浪费汽油,在车站附近转好几圈,不装够人,是不行的。这里不同,这里只有一条路,又窄,车在窄路上掉头很难。

山里人比较实在,在山里多转两圈,十分不划算,山里的平路非常少,下坡不用油,上坡一定要用油,上坡下坡,这些油就难免要耗费,加上乘客的谩骂,心理承受的压力也大。

还有监控器,一条路,很好监控,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要想兜圈子还真难。回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坡,到了山顶之后,才下坡,然后就是高山平地,平地也是相对而言,不是完全的平地,总还有一些不平的地方,有上坡,有下坡。

上山不觉得空气压力的变化,下山的时候感觉明显,气压变化,听力就受到影响,下山的时候,听汽车的马达轰鸣,和乘客的话音。以及车走行走过程中,车窗玻璃在窗槽里晃动的声音,都很浑厚,直到憋着一口气,再试着将压力憋向两边的耳膜,让内外的压力达到平衡,才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听力。

上山的时候比较平缓,还好,没有觉得声音有变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