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暗杀行动的首倡者是陈铭枢,总策划人是王亚樵,联络人是安昌浩,具体策划和实施者是金九和尹奉吉,可谓中国和朝鲜的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在某论坛嘲讽老王地摊文学那位,可以歇歇了,王亚樵策划暗杀白川义则没错,别只记得韩国金九)
白川义则的死讯,给中日两国都带来极大震撼。因为这家伙当过陆军大臣,积极倡导武力征服中国,同时也是第一个不听号令、擅自行动的关东军司令官,当初利用郭松龄叛乱,将关东军部署在东北大片地区。
可以说,关东军能成功侵占东北,白川义则的贡献不说排第一,至少也能排进前五。
这家伙居然被人给暗杀炸死了,全中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好多爱国人士自发地放鞭炮庆祝。
日本天皇下旨追封白川义则为男爵,并作诗哀悼:“少女雏祭日,止战谋和时。丰功不可灭,留取长相忆。”
中国的报纸也为白川义则写了两句诗:“乘着军舰而来,躺着棺材而去。”
白川义则是侵略上海的日军总司令,他被炸得重伤抢救,淞沪之战顿时打不起来。中日双方迅速加快了和谈的速度,在诸国列强的调停下,两国于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这个停战协定签署得很仓促,双方都想着尽快完事,南京国民政府的表现再次显露出软弱可欺。
周赫煊在洛阳跟常凯申密谈的时候,早就把局势分析得很清楚,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够硬气一些。常凯申也表示自己会硬气,但真正谈判时,为了苟且偷安什么都不顾了。
《淞沪停战协定》居然把上海划为“非战区”,在规定日军必须撤退的同时,也规定了中**队不得驻扎上海,以此来讨得友邦(列强)欢心。
中国的领土被无端侵略了,停战之后居然还不准中国的军队驻扎,幸好这个规定只是暂时的。
说一句笑话,淞沪之战的交战双方虽是中国和日本,但在解决期间其实已经沦为配角,诸国列强才是真正的主角。
英国派遣10艘军舰、6000余人增兵上海,美国把亚洲的全部军舰集中在上海,达17艘之多,法国在上海的兵力也增至3000人。中国和日本都不敢再打,生怕自己表现得太过强硬,会惹怒了这些欧美列强们。
英法美三国就是亲爸爸,两个儿子打架无所谓,但现在要砸家里的东西(在华利益),那就坚决不能容忍了,谁敢再动就打谁屁股。
其实中国和日本都被欧美列强给吓住了,如今国际流行的是“绥靖主义”。即便中日双方全面开战,英法美诸国最多也就谴责几句,他们那些军舰都是吓唬人的,根本不可能真的开火。
区别在于,日本是真的受到恐吓。虽然“一二八事变”的真正目标是转移注意力,但日本军方从来不缺疯子,好些家伙闹着要趁机全面侵华,列强的恐吓实际扼制了战争规模扩大。
而中国方面则是乐意被列强恐吓,列强摆出的阵仗越凶,常凯申、汪兆铭那些人就越高兴,因为他们是真不想打、也不敢打仗。
淞沪之战虽然顺利解决,但常凯申的威望却迅速跌落,全国各界都闹着要收回东北和民主立宪。常凯申一方面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另一方面为了统合巩固军权,迅速宣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顾中央的巨额财政赤字,纠集大军开始围剿红区。
在《淞沪停战协定》签署的半个月后,常凯申就自任为“剿匪总司令”,靡费钱粮继续打内战。
事实上,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并不慢。据不完全统计,在1927…1937这黄金十年期间,中国的gdp增长很可能达到了9%。如果一直和平发展,不说赶英超美,但追赶日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可惜,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都在连年内战当中消耗殆尽,普通国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国家的军事科技也发展缓慢。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时,中央政府都还欠了一屁股债,反倒是四大家族赚得盆满钵满。
特别是那些江浙大财团,心里后悔啊,当初居然支持常凯申这个白眼狼北伐。现在常凯申做了老大,不但没有回报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地搜刮,四大家族利用各种手段侵吞他们的利益。
当周赫煊的欧洲得知《淞沪停战协定》的内容后,只能是一声叹息。他该说的都给常凯申说了,常凯申也虚心纳谏,可到到头来却没有任何改变。
脑袋是个好东西,但屁股往往决定脑袋。
470【论佛】
早在17世纪,海洋是属于荷兰的,当时它还叫尼德兰。
这个巴掌大的欧洲小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它的商船数目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一度占据全世界总贸易额的50%。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海船,其中有1。5万艘属于荷兰。
然而从17世纪末期开始,荷兰迅速走向衰落,结束了它短暂的黄金时代。
五月的阿姆斯特丹,气候宜人,周赫煊甚至需要穿上外套御寒。
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这座欧洲超级大港,如今显得有些萧条,来来去去的商船少得可怜。
“呜~~~”
长长的轮船汽笛声中,周赫煊带着随从走下舷梯,老远就看到码头上的中文横幅。
周赫煊快步走过去,对几个给他接船的国人说:“诸位久等了!”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向欧洲小国派遣外交公使。只有顾维钧、颜惠庆等人在积极奔走,打算争取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支持,并于明年派遣金问泗担任比利时和荷兰公使,胡世泽担任瑞士公使。
因此,顾维钧和颜惠庆应该很讨厌周赫煊。他们在日内瓦辛苦争取比利时的国际支持,周赫煊却在天津找比利时公司的麻烦,在两人眼里这属于不顾大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