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森先生,萧伯纳先生,鄙人上海市长吴铁城,欢迎两位携夫人前来中国考察!”吴铁城热情地走过去,说着流利的英语跟二人握手。
阿瑟亨德森点头道:“吴先生,你好。”
萧伯纳开玩笑道:“吴先生的英语,比我的中文流利得多。”
“萧伯纳先生真幽默。”吴铁城乐呵呵道。
吴铁城又分别跟阿瑟亨德森和萧伯纳的妻子握手问候,才终于找到周赫煊握手:“周先生,一路旅途劳顿,辛苦了。”
“有劳吴市长挂念。”周赫煊笑道。
吴铁城又疑惑地看向费雯丽,惊艳地问:“这位小姐是?”
周赫煊介绍道:“英国著名戏剧演员费雯丽小姐。”
费雯丽主动伸手说:“你好,我是周的女朋友,你可以叫我薇薇安,或者玛丽。”
吴铁城瞬间搞清楚状况,笑道:“玛丽小姐你好!”
随行的上海党政要员们,纷纷上前握手交流。林语堂等文化界名流,则只能站在旁边当背景板苦等,从始至终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
就在此时,人群当中有位大佬喊道:“让开,让开,我要过去!”
负责维护秩序的警察如临大敌,连忙举枪阻拦,那位大佬怒道:“我是章士钊,谁敢杀我!”
警察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警察低声说:“放行吧,章先生是杜老板(杜月笙)的门客。”
其他警察闻言,纷纷把手里的枪放下,恭敬地让出一条道来。可笑大名鼎鼎的章士钊,居然要借助杜月笙的威名,才能把上海的警察给吓退。
章士钊径直走到萧伯纳面前,热情地说:“萧伯纳先生,我是章士钊。”
萧伯纳有些不明白,周赫煊连忙介绍道:“章先生是中国极有名的学者,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律师。”
“哦,”萧伯纳这才点点头,跟章士钊握手道,“章先生,你好。”
吴铁城有些看章士钊不惯,打断说:“码头上风大,我们先回饭店吧,我已经摆好了宴席给诸位接风。”
章士钊脸皮很厚,自来熟地跟在萧伯纳身边一起走,说道:“先生,你在中国很出名,学生们非常喜欢排演你的戏。”
萧伯纳笑道:“在中国出名有什么用?中国又没有加入国际版权协定。”
此言一出,在场的中国人尽皆变了脸色,感觉受到莫大的侮辱。因为萧伯纳的这句玩笑话,在中国人听来就是歧视,在公开场合说出来,等于当众打中国人的脸。
当然,也有感到惭愧的,吴铁城就尴尬的说:“萧伯纳先生,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但我相信,未来的情况一定会变得更好,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协定是迟早的事。”
“或许吧。”萧伯纳挑挑眉头。
周赫煊对萧伯纳的态度极为不满,他们在英国聊得好好的,怎么一到中国,萧伯纳就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不屑?
难怪历史上,鲁迅和傅斯年在会见萧伯纳以后,都那么讨厌这个英国老头,估计就是被萧伯纳鄙视了。
傅斯年更是专门写文章,大骂萧伯纳是钻进钱眼里的骗子,说萧伯纳晚年擅长抄袭,而且锱铢必较连英国大学生在学校演萧伯纳的戏,这老家伙都要收取版权费。
林语堂和鲁迅这一对多年好友,也因此彻底闹翻,几乎形同陌路。原因是林语堂疯狂崇拜萧伯纳,专门办杂志大加吹捧,还提倡什么幽默主义。而鲁迅对此嗤之以鼻,不但讨厌萧伯纳,更讨厌萧伯纳虚伪的假幽默。
众人前往饭店吃了接风宴,然后被安排住下,吴铁城派专人带着他们到处参观游玩。
随后的几天,孙夫人、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等名流,纷纷前来拜会萧伯纳。而张君劢、李璜、曾琦等人,则来拜会阿瑟亨德森,一起讨论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
鲁迅被气坏了,因为萧伯纳明摆着看不起中国,还说什么“中国没有文化可言,有也只在乡间田野”。说白了,萧伯纳看不起中国整体的文化学术水平,只对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调、民歌感兴趣。
鲁迅后来在文章里吐槽,说萧伯纳到中国是“本来玩玩的”,只有旅游的心思,根本不关注中国的抗日。
周赫煊倒是看得极为明白,萧伯纳轻视中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上海书店里到处是萧伯纳的书,萧伯纳本人却拿不到一分钱版税;第二,萧伯纳在游玩上海的时候,非常不喜欢中国闹哄哄、乱糟糟的情况,认为中国人的整体素质非常低下。
周赫煊觉得好气啊,他以为自己请来一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可以为中国的抗战呼吁奔走。结果请来一个私心极重的老头儿,眼里看不到侵略战争,只盯着自己被侵权的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