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汉魏文魁全文免费阅读 > 第89部分(第1页)

第89部分(第1页)

至于那条大汉,姓孙名汶字毓南,据说是因为生在汶水南岸的泰山郡奉高县而得名。当年赵岐在北海市上卖饼,得到过安丘人孙嵩孙宾石的接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而这位孙汶,就是孙嵩的同族侄孙,因为听说叔祖依附着荆州牧刘表,所以南下投亲,无巧不巧的,就跟赵岐在路上撞见了。

孙汶先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接着互通姓名,立刻拍胸脯一路护卫赵岐南下。两人因为逃避追捕,所以走迷了路——孙汶虽然很能打,但据他说一开始追赵岐的不下二三十名骑兵,他是双拳难敌四手啊——都到了荆州近郊还懵然不知呢。今天孙汶请赵岐在路旁暂歇,自己去找人问路并求点儿水喝,没想到就离开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那些河东骑兵阴魂不散,又再追了上来。

还好他们只是想把赵岐劫回雒阳去,没想取老头儿的性命,蔡瑁他们才有机会救下了赵岐,否则的话,估计等孙汶回来,就只能见到老头儿的尸体了。

前因后果叙完,邓县县令也领兵来了,把那些河东骑士全都抹肩头、拢二背,捆绑起来,押去受审。赵岐这就要跟蔡瑁进襄阳城,但是被蔡瑁给拦住了,蔡瑁说:“赵公今为天子使,我主岂敢怠慢,必须出城郊迎,否则恐为天下人笑我荆州不识礼仪也。天色将晚,且待瑁回城去禀报主公,明日一早便来迎接赵公。”

赵岐说你讲得有理,但是……今晚我去哪儿住呀?蔡瑁笑道:“某与这位是先生同车出城,本为访亲,舍妹婿黄授便居于附近的隆中。可遣从人引赵公前往。暂歇风尘。明日便好进城。”

赵岐点了点头,问:“可是沔南的黄承彦么?”蔡瑁说是。赵岐笑道:“闻名已久,不想有幸得识。也好,那老夫便去黄家暂歇吧。”是勋心说这年月黄承彦顶天了也就四十岁吧,怎么名声就那么响呢?老子啥时候要也有那么响亮的名头,连赵岐之类的大学问家都说“有幸得识”,那真是睡着了都会笑醒啊!

于是蔡瑁留下两名仆役,让他们带着赵岐、是勋和孙汶前往黄授家中。孙汶主动要给赵岐驾车。是勋不敢跟老太仆同乘,只好跟在车旁步行——赵岐倒是邀他回车上来着,但被他给婉言谢绝了。

是勋心说我敬的不是你的名位啊,而是你的学问……你要是路上闲得没事儿跟我谈经学,那可怎么好?话说自己真是流年不利,怎么跑荆州来尽遇上这路货色了……跟赵岐一比,宋忠之流那就是渣渣,自己还没想好怎么对付他们呢,哪儿敢先跟你赵太仆搭话……

蔡瑁临行前,倒是给赵岐介绍过是勋。可惜赵老头瞧着就从没听说过是宏辅的“大名”,只是随便敷衍几句。一直等上了路。赵岐才转过脸来问他:“曹兖州近日可好么?荀文若如何?”

是勋心说偌大一个兖州,估计能入您老人家法眼的也就曹操跟荀彧这俩啦,我就是一过路打酱油的……当下毕恭毕敬地回答了赵岐的问题。赵岐也没别的话说了,转过头去,眼望前方,象是在欣赏景色。是勋倒是突然想起一事来,就跟驾车的孙汶套近乎:“孙先生虽然生于汶南,孙氏实出北海安丘——勋也是北海人氏,祖籍营陵。”

孙汶倒对是勋挺恭敬——终究他不过一介白身而已,是勋可是正经的地方官——当下一边赶车,一边接话:“是先生的大名,小人自然是听说过的。当年在都昌城下救过孔北海的性命,后来又入兖州献上屯田之策——不想原来还是同乡啊,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是勋心说这都是老皇历啦,估计你丫离开兖州的时候,我还没有从冀州回来,所以漳水上舌战群贤的光辉事迹,你就没听说了。他问孙汶:“孙先生适才对敌那些河东贼兵,竟能以空手而接白刃,不知道是天赋异秉呢,还是有所传承的呢?”

孙汶笑道:“膂力可能天生,招数如何天授?小人师从南阳大侠邓展,学得这门技艺。”

是勋心说怪不得,不出老子所料。邓展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据说武艺高强,最擅长空手入白刃,后来还仕于曹魏当了将军。曹丕在《典论》中说,他曾经拿根吃半截的甘蔗跟邓展较量,结果把邓展打得完全没脾气。是勋估计不是曹丕自我吹嘘,就是邓展故意让他的——谁还敢真赢了魏王世子啊,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当下就向孙汶探询邓展的情况,孙汶说师父四海游侠,是四、五年前来到汶南,教了自己几个月,然后便侠踪杳渺,不知去向了。

沔水(汉水)流过襄阳城东,并由城北向西转折,一个大拐弯,把雄城半包围起来。而在襄阳城的西南侧,则有著名的岘山为护——据说孙坚孙文台就是在岘山上中箭殒命的。隆中在上岘(后名“万山”)以北,背靠丘陵,面朝沔水,开辟了大片的良田——居民大多依山而居,黄授黄承彦的草庐也在其中。

说是草庐,其实建筑面积不小,前后三进,还有篱笆围着,只是墙上无砖,泥砌而成,屋上无瓦,盖着茅草而已。是勋琢磨着后来诸葛亮在附近躬耕的时候,应该也是住的这类屋舍,哪怕他真的亲自下地干活儿,骨子里终究还是士人老爷,是不会跟普通老百姓似的光住一间四面通风的茅草房的——真要那么穷,他哪儿有钱读书啊?

蔡家的一名仆役抢先跑过去通报,所以等马车到了草庐前,赵岐才刚下车,主人家就已经亲自迎了出来,见到赵岐先跪倒在地,大礼参拜。赵岐赶紧双手把对方搀扶起来——是勋打眼一瞧,就见这位黄授黄承彦先生个子不高,身材有些单薄,相貌嘛……下半截可打70分,上半截则只有40分。简单来说,黄承彦下半截直鼻方口,长须飘洒,瞧着就挺文艺范儿,可是上半截却是吊眉毛、三角眼,而且还早早地就有了谢顶的迹象。

嗯,倘若黄家小姐完美地继承了他老爹的容貌,倒确实不大可能漂亮喽,正所谓“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未完待续。。)

ps:  将近一年之前,一位相识了十多年的老朋友突然无声无息地去了。他的年纪比我小很多,未婚,理论上应该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走在了很多老大哥们的前头,想起来既使人悲伤,又让人不寒而栗。生命,就是如此的脆弱。

这位朋友本名孙文,以字行为毓楠(后为书写简便,改雨楠),绰号“大熊”。文中出现的孙汶孙毓南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不会让他再走了,我会一直把他留到结尾,让他永远伴随着主人公,也伴随着朋友们的哀思……

为了悼念大熊,今天两更。

第十三章、郊祀天地

民间传说,后来的诸葛夫人黄氏女(据说名叫“黄月英”),其实长得挺漂亮,或者说因为躲避战乱而故意把脸涂黑,或者说为乡中所嫉而污蔑为丑女,是勋从前就觉得两种说法都不老靠谱的。首先,黄小姐将将成年的这段时间,荆州尤其是襄阳周边就挺太平,没啥战祸可避;其次,黄家好歹也是当地的名士,有谁敢那么大胆子污蔑他家小姐?

等到黄授把一行人迎进草庐,还专门唤出妻女来相见,是勋就终于瞧见那位黄小姐啦。这小丫头估计也就才七八岁,穿着布衣,梳着双鬏,不但跟他爹如同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五官,而且正如书中所写,是“黄头黑色”——皮肤又黑又糙,头发却又黄又稀。虽说女大十八变,就有可能越变越好看,但终究三角眼不去韩国整容是不会变成杏仁圆眼的——倒挂眉毛倒是好修饰。所以说,诸葛亮可能真是相中了这小丫头的才学,所以才忽略了她的容貌,终究帅哥娶丑女这种事儿,后世自由恋爱时代都未必罕见,更别说包办婚姻的这年月了。

当日晚间,赵岐、是勋、孙汶就寄宿在了黄家。黄绶家境不宽裕,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款待贵客,就光给三人上了热水和豆、麦的杂拌饭,配菜也只有腌萝卜和咸鱼干。是勋多少觉得有点儿难以下咽,可是瞧着赵岐老头儿吃得挺香,细嚼萝卜就跟品山珍似的,咂摸鱼干就跟尝海味似的。他也只好咬着牙。跟吃药一样用白开水把那些粗食冲下喉咙去了。孙汶那粗坯同样吃得挺香。而且一连塞了五大碗饭,瞧黄夫人那眼神儿,好象生怕这条大汉一顿就把自家全年的余粮都餐光了似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