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恶鸟,当然就是指孔融了。
恶鸟本是罪有应得,可是它既然死了,鸟巢翻覆,剩下两只雏鸟遗落在草间,哀哀悲鸣,却不禁使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两只雏鸟,自然是指孔氏二子——这是取用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不过从今以后,此成语的版权就必然落在是勋名下,而非孔氏子啦。并且他不写无完卵,而写“啾啾草间鸣”,俩小孩儿还活着呢,正不必追随其亲于地下。
是勋说我也是为人之父的,最可怜那些小孩子的悲苦,希望上天有灵,能够留下他们一条性命来——其实这儿的天不是真指老天爷,而是指的曹操,是勋劝告曹操,最高尚的品德就在于爱人和恕道啊,恳请你饶过了这俩孩子吧。
想当年商汤下令捕鸟人网开三面,就此开创殷商朝的基业,曹操你也应该向商汤学习,如此才可为天下之主。真要是留下了孔氏这点点血脉,相信孔融在九泉之下,也会后悔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而要感念你的恩德吧。
《诗。小雅。宾之初筵》中有“锡尔纯嘏,子孙甚湛”句,意思是:“神灵给你降下洪福,子子孙孙和乐美满。”即以此化为善祷善颂的结句——曹操你要是有此德行,必能福寿安康,子孙永享。
拜托,拜托,三思,三思。
写完以后,便即封印,遣人驰往安邑呈递给曹操。诗不是文,言辞可以更含糊一些,但相信曹操能够一眼便即看穿究竟发生了何事。
李杰和孔融的遗孤就此在是家庄院中得以寄身,李杰算是勋新收的门客,也好就近照顾二子。至于二子的真实身份,除关靖、周不疑外,是勋只悄悄地告诉了曹淼,曹淼闻而大惊,起初竭力反对,但得见二子觳觫无依之态,却也不禁心软。是勋说我意已决,你就别劝了,并且千万千万,不可对外透露真相——特别是你那个大伯,绝对不能告诉他!
那“谗慝小人”也是必然反对我收留二子的,倘若因此再来烦我,终究他是长辈,面子不好驳啊,可是也不能因为他一句话就改变我的初衷不是?
对外只说,此乃是氏远亲,因父母双亡而来投奔也。子兰从此就做了是云的玩伴,两人以姊妹相称;子义则与夏侯威、秦朗等人并列,算作是勋的少年弟子。
接着就提心吊胆地等候来自安邑的消息——他要关靖联络仍在邑内的逄纪,再使逄元图密会卢洪,一旦曹操接到自己的那首诗,不管作何表态,都请第一时间通报我知道。此相关性命也,切切勿失。
卢洪跟他暗中勾结,等于相互间都捏着对方的小辫子,一损俱损。要是因为卢洪的疏失,导致是勋有性命之忧,你猜他临死前会不会找卢慈范来垫背?
可是没想到的是,安邑那边尚无消息,许都却有天使前来传诏,征拜是勋为尚书令!(未完待续。。)
ps: 实在琢磨不出抄什么诗好了,只好自己动笔……呜呼,还真特么的难!瞧在我如此辛苦的份儿上,哪位朋友还有月票,劳驾惠赐几张吧。
第九章、积毁销骨
汉自迁许以来,尚书令久为荀彧荀文若,后荀彧因是勋所劝而辞位,乃以华歆华子鱼继任。就在数月前,魏之群相皆因日食而引咎辞职,曹操召华歆接替是勋为中书令,汉之尚书令乃暂以大司农刘艾兼任。
谁都知道身为汉室宗亲,还曾经一度做过宗正的刘艾只是个过渡而已,曹操迟早是要安排自己亲信接掌尚书的——要么干脆不设令,而以御史大夫郗虑领尚书事,负责尚书台的日常工作。
可谁成想曹操那边还没有动作呢,皇帝刘协倒先下了诏了,使尚书侯汶赍诏到郯县来,征拜是勋。
是勋这一惊非同小可,心说刘协你究竟几个意思?难道说看我辞职返乡,就以为我遭到曹操的疏远,必然心生怨怼,所以想趁机拉我上你那条破船?要么干脆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离间我和曹操之间的关系?
打死我也不敢接这个诏啊!
尤其派来的人还是侯汶,此人与是勋素无交往,但他的名字是勋还是听说过的。史书亦有所载,想当年刘协还在长安,被李傕、郭汜捏在掌握中的时候,某年三辅大旱,粮价暴涨,人竞相食,刘协乃使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赈济。可是一连好些天,饿死的人数都并没能够降下来,刘协怀疑其中有鬼,于是让人当着他的面量米做粥,计算数量。侯汶因此获罪,被杖五十,据说“自是之后,多得全济”。
虽说一度遭刑吧。这侯汶终究是刘协故日之臣。不在曹家班底。今天刘协特意派他前来,这里面不是有什么说道吧?
天子征拜,不便无故而辞,是勋只好装病,抓两把黄土用水化开了涂在脸上,声称偶感寒疾,不良于行——陛下您的厚意,臣只好心领啦。
好不容易把侯汶给诓走了。才算长出一口气,终于可以继续过他优哉游哉的隐居生活了,政治那趟浑水,暂且不想再淌——再说了我还有漩涡没能彻底抽身出来,上一场风波尚未平息呢。
孔家那俩孩子,子兰年纪虽小,倒是挺懂事的,跟自家小女儿是云很快便熟稔了起来,两个女孩子见天腻味在一起,搁后世的名词。那就是“闺密”了。可是子鱼却不怎么让人省心,论学识。以及好学程度,他几乎超过了是勋所有的少年弟子,然而独有一桩缺点,就是嘴太臭,搞得几个小孩子都不肯跟他亲近。是勋心说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乃天性也……只好请周不疑多加关照了。
又过几天,许都终于传来消息——当然是卢洪通过校事的隐秘渠道通知了逄纪,逄元图再遣人快马来报的。据说当日曹操接到是勋的诗稿,展开来诵读,不禁击节赞叹。当时曹睿正在身边缠着祖父,听说是祖姑婿的诗,便索来朗诵,但是连读三边,不明所以,就问曹操,这说的是什么事儿啊?是说祖姑婿在东海猎得一鸟,见其孤雏,乃有所感吗?
曹操“哈哈”大笑道:“想来如此。”随即收敛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是宏辅好名,而必因此罹祸矣。所谓‘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斯名之好恶,不在孤一念之间乎?”
是勋听说了曹操这段话以后,不禁额头汗下,心说老曹你终于开悟啦……
其实曹操杀孔融,杀得还得太着急了。倘若不是由路粹弹劾孔融三事,而先将此三事在士林中传扬开来,说不定就真能把孔融的名声给彻底搞臭喽,到时候再下刀,那不是名正言顺得多吗?终究曹操掌握着朝廷这个最高端的舆论机器,麾下又有郗虑、荀攸,也包括他是宏辅在内大群海内知名之士,倘若勒令这些人都去散布孔融的坏话,你说还能有几个人相信孔融真是被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