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汉魏文魁全文免费阅读 > 第441部分(第1页)

第441部分(第1页)

病!?br>

是勋说这可太好啦,又问你跟天子汇报过了没有?魏延说报信的使臣当时就上路了,估算路程,天子应该已经知道我还活着的消息啦,只是尚未有诏前来。是勋心说你魏文昇可是因祸得福啊,估计伏波将军号和督亢亭侯赏曹操是不会再收回去了,顶多把“翼”字封存起来,等你真挂了再下赐……

突然间想起一事来,赶紧命从人取出地图,摊开来询问魏延:“文昇所避之岛,何处耶?”魏延说我已经在海图上标出来,并且上报天子了,那地方大致是在东治以南,略略偏东,计程约有千里……

魏延伸手在大致位置指了一指,是勋不禁双睛一亮——好个魏文昇,如此大功,竟然落在了你的头上!你这是发现了台湾岛啊!

在原本历史上,大概还得二三十年才能发现台湾。源起吴大帝孙权听方士说海外有仙山亶洲和夷洲,便派水师将领卫温、诸葛直入海往寻,据说这二位出去了将近一年的时光,也不知道最终航行到了哪儿,总之是没能找到亶洲,但途中经一大岛,认为就是夷洲——也就是后来的台湾岛。二位探险家的下场其实挺凄惨的,虽然算是完成了一半儿任务,还掳了几千台湾土著回来交差,孙权却判其欺君之罪,下令将二将处死。

——我要找的是仙山,仙山上有仙人还有不死药,你给带几千土人回来算什么事儿?你说那是夷洲就是夷洲啊?老子不认!

如今历史改变了,竟然被魏延提前数十年就发现了台湾岛,这年月的人们未必会当一回事儿,但魏文昇之名必将因此长垂史册而不朽啊。是勋琢磨着,等我征辽回来,得找个什么由头建议曹操遣军、移民,提前开发台湾……就不知道这年月的台湾,是不是有值得占据的物产呢?

其实是勋想左了,魏延归心似箭,没有仔细勘测那岛便即回航,所谓“大岛”也只是相对而言——他发现的不是台湾,只是澎湖……

话说海、冀两州六千兵马,并是勋本部两千余,前后分为两个批次航向辽东半岛。两地往来本就有成熟的商路,天公也甚作美,并未遭遇太大风浪。但即便如此,从来也没有乘过船的是复才上甲板就晕了,随即吐得是昏天黑地——跟他同样悲惨的旱鸭子,几乎占了全军的三分之一强。

是勋因此而跟魏延、曹真商议,打算战后联名上奏,要求沿海各郡的驻兵都必须增加一项乘船训练——就算不用你们打水战,也得能够禁得起水路运输啊。是勋说了:“东莱以北,昌阳以南直抵江口,江口南至东治,东治再南至交趾,此四处一郡生乱,沿海别郡皆可海运为援,似此,皆可如汤城之固也。”

大军最后是在辽东半岛西侧的平郭县境登陆,再经陆路北上,抵达辽东郡治襄平。辽东是大郡,虽然伐灭公孙氏以后,即将其辽水以北的无虑县划归玄菟郡管辖,将原本的辽东属国更名为昌黎郡,但辽东依然下辖九县之多。疆域太广则不便管理,但问题中部横亘着漫长的千山山脉,有七个县都在山西,山东仅西安平和番汗两县而已,你没法光把两个县给划出来单列一郡啊。

高句丽也正是趁着这一地理特点而侵山东二县的,因为从襄平逾山来救,道路实在是太难走啦。

是勋说我暂时驻在襄平,不往前走了——当初向天子也是如此承诺的——趁机征民以修道路,加强千山东西的勾通,子丹你率军攻伐高句丽,起码得割下点儿土地,用以充实千山以东地区,咱们好多划个郡出来。

曹真听了这话就皱眉头:“敌情不明,不宜深入也。况天子之命,要在止句丽侵凌,不在夺其土地……”(未完待续。。)

ps:  感谢“巡回之徒”书友打赏五万起点币!还是第一回拿着那么多赏金,感动得我话都快说不出来了……谢谢大家对本书的支持,本书已近尾声,但起码还得有个几十万字吧,我一定不烂尾,把最后的终结写得让大家基本满意!

第二十二章、军泛马訾

是勋要曹真率军直入高句丽,然而曹子丹尚且心生犹疑。是勋劝慰他说:“地理、敌情之事,可问董公道。至于天子之命,欲止侵凌而必入句丽也。”

家门口常年蹲一匪徒,三不五时地撞门进来打劫,你光把他赶出去有用吗?只怕咱们甫一退兵,高句丽又将前来侵扰,就算你延边修筑堡垒甚至长城来防堵,又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怎么也得冲出门外,打折丫一条腿,让他轻易不敢再来捣乱才是啊。

同时是勋还摆出了都督权威:“节旄在此,东北之事,吾可自制也,子丹肯从命否?”

曹真赶紧躬身施礼:“愿听太尉之命。”

其实曹子丹也不是不想攻入高句丽境内,只是他从前虽曾跟过曹操南征北战,却从来也没有担当过方面重任,心里多少有点儿没底。在原本的历史上,曹真也算一时名将了,但独当一面要到汉中之战前期,他“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下辩,破之”,而在这条时间线上,今番出师,还是新媳妇儿上轿——头一遭啊。

于是是勋召集将吏,首先请董蒙介绍相关高句丽的情况,以及对方国内山水形势,然后再商议进兵之策。

因为是勋久有征伐高句丽之心,故此听闻自家故吏董公道出任辽东太守,当即写信过去,要董蒙着重搜集相关情报,以备不时之需——若非如此,前番高句丽大举来侵,董蒙不会预先便得警讯。多少有点儿准备。估计辽东所遭受的损失还会更大。

董蒙说了。如今高句丽的国王名叫位宫……

倘若从头说起,位宫的祖爷爷名字叫宫,宫传伯固,曾经跟公孙氏见过仗,差点儿连都城国内都给丢了,被迫遣使求和——在原本历史上,去打高句丽的是公孙康,而不是这条时间线上的公孙度。时间拖后,辽东军力更强,直接就把国内城给平端了。

拉回来说,伯固生二子,长为拔奇,次为伊夷模,据说因为拔奇“不肖”,所以伯固死后,国人乃共戴伊夷模为王。拔奇怨愤之下,率三万户降于辽东——那时候董蒙还并没有履任——伊夷模害怕大哥领着辽东兵前来讨伐。被迫在国内城附近的丸都山上兴建一座要塞,定名丸都山城。把宫阙和朝廷官署全都迁移了过去。

所以说,这时候高句丽的都城其实该是两座——国内和丸都山——互为犄角之势,是罕见的双城系统。

拔奇虽然逃至辽东,但当时的汉朝并没有意思出兵高句丽,帮他复位——况且伊夷模那时候的态度也挺恭顺哪。于是和平维持了四五年的时间,董蒙按照是勋的授意,把降人拆分开来,安置在西安平和番汗两县之间,尝试彻底吸纳和消化,把他们变成中国子民。然后没过多久,拔奇就挂掉了——至于死因,那就不必深究啦,反正是勋早就知道,董蒙的心肠有多么狡猾和毒辣了……

拔奇死后数年,伊夷模也咽了气,传位给儿子位宫。这个位宫据说并非正妻所生,而是野合所得的私生子,他是睁着俩大眼睛从娘胎里产下来的。传说他祖爷爷宫同样开目而生,因此才起名为“位宫”——在高句丽土语中,“位”是相似的意思。

位宫年纪轻轻,野心勃勃,自从继位以后,便多次制造边界冲突,这回更干脆大举来侵。西安平县因此残破,中国人被杀、被掳的数千人,另有万余当年跟随拔奇来降的高句丽旧民,也被他给抢了回去。

董蒙讲到这里,是勋环视众人,缓缓地说道:“中国人岂容飘零异域,必夺归也。而其句丽人……有民户斯能耕殖,今即不能破灭彼国,亦必多掳其民,以实平州。”

众皆领命,再问董蒙地理情况。董蒙早就画成了地图,当下展开来,一边指点,一边介绍道:“句丽之国,方可八百里,北拒辽山与夫余交错,南隔浿水与乐浪相邻,西依盖马大山与沃沮对峙……”

所谓夫余、沃沮,那都不是国家,而是古老的通古斯部族群。高句丽的主体民族就是夫余,而在夫余、沃沮之北,当时尚有挹娄各部,再加上从草原上过来的部分东部鲜卑,这些部族中很可能存在着后世契丹、勃海、女真、满族人的祖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