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石苞不禁面面相觑,说您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既能一定程度上安那些降人之心,又可以战养战,多训练出一支部队来……问题是,就怕不能真得其心,反倒养出一支造反的部队出来呀。让高句丽人打高句丽国,他们临阵倒戈可怎么办?
是勋微微一笑:“彼又何爱于位宫耶?”顿了一顿又说:“若有实爱位宫者,卿等可先遴选,捕而杀之。”绝大多数高句丽农民对他们国王没那么爱戴吧?“吾所听闻。彼等多为隶农,为豪门做佣。衣食尚不得周全,何爱于国家耶?”我教你们一个法子,按照阶级成分把那些降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于底层民众,要向他们说明是高句丽制度不公,位宫跋扈于上,豪门肆虐于下。所以才搞得百姓衣食难给,怨声载道。我中国的制度就要强上很多了,所以与其做高句丽奴隶,还不如做中国百姓。
“所掳者,皆为乡里。必有豪门或其走犬落网者也……”我教给你们一件法宝,叫做“诉苦大会”,用此来煽动高句丽底层民众对豪门和官吏的不满,把那些豪门出身的,或者为虎作伥的,全都当着底层百姓的面处斩了——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杀人。如此一来,便可一定程度上收拢大多数降人之心啦。
“昔陈涉、吴广岂有恨于嬴秦耶?所恨者秦之暴政,及其官吏跋扈也。于是乎揭竿而起,天下骚动。彼不过关东农夫耳,卿等岂不如彼辈耶?”
石苞还在沉吟,邓艾倒是很快就领会了是勋的用意,赶紧拱手:“此真妙策也,艾等必当凛遵。”是勋说也不必“凛遵”,我只提供一个想法,具体该怎么办,还得靠你们自己摸索,此外——“务使彼等服中国衣,说中国言,从中国俗,日久便之,始可去蛮夷心而归王化矣。”你们小哥儿俩回去好好商议一下,给我拿个具体方案出来吧。
邓艾、石苞二人告退以后,是勋又叫来儿子是复,再次向他详细查问途中所见、所闻、所想。然后第二天一早,他终于把软禁在馆舍中的沛者得来给叫到了面前。
得来一见面便即大礼参见,备言王师伐逆,如今我国王已有所悔悟,特意遣我来前谢罪、称臣,言辞恳切,几乎泣泪交流。是勋综合各方面渠道的情报,这会儿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得来究竟是什么人物啦——一,这是个贤臣,尤擅治政;二,这是个亲华派,一贯主张恭顺中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得来假以辞色,反倒始终板着面孔,等好不容易得来说完了,这才撇一撇嘴:
“句丽妄入我境,杀掠民众,是故王师伐之。今云谢罪,其果有悔悟之心乎?止一介使来,无锱铢之贡,何所见其诚耶?”空口白话谁不会说?你说你家国王认罪了,那么认罪的态度呢?怎么毫无表示?
得来说小人就是前来申明我国服罪之意的,至于天朝还需要什么补偿,就请太尉开动金口,提条件出来吧。是勋冷冷一笑,竖起三枚手指:“从吾三事,吾可为汝进言天子,受句丽之降也。”
得来忙问是哪三事哪?是勋便道:“其一,位宫自入洛阳请罪;其二,以马訾水南进献我朝;其三,堕毁丸都山城,迁居平地。”
得来闻言,不禁大惊失色——我靠你这也太凶残了吧,我们可一条都做不到哪!(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咄咄逼人
是勋向高句丽提出三个条件,其苛刻程度较之城下之盟也不遑多让,沛者得来闻言,不禁大吃一惊。他为了保全国家社稷,自请出使辽东,早就有了遭受折辱的觉悟,打算应对魏人种种不合理的谈判要求啦,只是没有想到——堂堂是太尉狮子大开口,任何一项条件都是他根本无法答应的。
这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呢?
得来是也知道,外交舞台上并没有什么真心实话可言,各种谈判,折冲樽俎,双方都要尽最大可能为本国赢得利益,坐地起价倒也是常事。可是如今高句丽处于弱势,他是来求和的,当然不能一口否定,说我们办不到,必须得多少找出点儿理由来,请求对方再挫挫价吧。
于是长吸一口气,脑海中飞速回旋,随即缓缓地回答道:“吾王既请臣魏,自当亲赴洛阳,觐见天子。然今战事初息,国家残破,须重整顿,恐须臾不可离也,臣请代王先朝,以期后日……”先找理由拖着第一条。
“国内、纥升骨,已为王师所堕,句丽小国,城邑稀少,再无可以为都者也。且新都亦非旦夕所可造成,丸都山暂不可弃,太尉其悯下情……”第三条也先拖着再说吧。
可是对于割地一事,还真找不出什么好理由来拖延,得来只能说:“至于马訾水南,祖宗基业,不可轻弃,尚须禀明国王,再作区处。”
是勋冷冷一笑,逐条反驳:“汝云国家残破。故王不得远离也。然汝国何以残破?为不臣中国。擅起兵戈。以致王师挞伐。若汝王不肯朝,国家岂止残破而已,灭亡只在旦夕!国内、纥升骨之堕,亦同理也,今不堕丸都山,而待王师堕之,悔之莫及!”你国是不是安定,有没有地方建都。关我屁事啊?你们自己惹出来的事儿,反倒要我“其悯下情”,焉有是理?
“至于割地之事,汝既不能决,来此何为?且去问过国王,再来见吾!”
是勋是一丁点儿都不肯松口,得来不禁苦笑道:“太尉得无必灭我国耶?高句丽偏僻小邦,无可与中华上国相比,何苦逼之甚也?譬如贵人所衣锦绣,而夺贫者麻葛。所食膏肥,而夺贫者粗粝。麻葛不足衣也,粗粝不足食也,取之无益,是反伤其德也。”
是勋撇一撇嘴:“人有衣麻葛而贪锦绣者,食粗粝而贪膏肥者,若不夺其麻葛、粗粝,不冻馁其身,恐其再来。至于取之何益,用之在我,何劳尔虑?以直报怨,斯为吾之德也,何所伤耶?”
搞搞清楚,是你们先来惹我们的,也是你巴巴地跑来请求谢罪、称臣的,给你点儿惩罚还要推三阻四,真当中国是老实头啊,打了白打?
得来分辩道:“吾王前所行妄,今痛悔矣,是以遣臣求贡。天子所欲,蔽邦倾囊以献,但求存社稷、全庐墓耳。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当予其途。天朝宽宏,太尉仁德,敢请三思。”
是勋说了:“天子所欲,非止句丽朝也,所欲郡县之,汝欲全社稷、庐墓,岂可得耶?人有过固可使改,人而有罪,当正国法,妄以刀兵向中国,如谋逆也,即当车裂,吾今不命汝献位宫首级,但使入朝、堕都、割地耳,何其推托若是?!”是啊,人要是犯了过错,是应该允许改正,问题过错要是太大,那就直接上刑法啦,甚至押赴西市斩首。你以为什么错都可以一句“我一定改”就能被原谅的吗?
“所欲郡县之”一句出口,得来彻底慌了,忙问:“此真天子之意耶?得非太尉诓臣?”是勋冷笑道:“天子使我持节以督东北,吾之意,即天子意也;即天子尚非此意,吾独不能导之使从耶?”你还是把那些幻想全都收起来吧。
得来伏地痛哭道:“太尉固不肯留吾国,予吾等生路乎?”
是勋淡淡一笑:“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也。”
得来心说这是啥?听着象诗,可是怎么这么俗啊……于是一咬牙关,昂起头来,手按佩剑,厉声道:“句丽虽小,亦广千里,带甲十万,中国虽大,伐之易也,灭之恐难。壮士搏命,流血五步,而况一国耶?太尉独不念兵戈再起,胜负难测,且中国男儿亦将血沃疆场耶?臣闻太尉当世贤达,国家重臣,岂可无怜悯之心,而欲黩武以博己功耶?是乃不仁,抑且不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