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汉魏文魁全文免费阅读 > 第516部分(第2页)

第516部分(第2页)

要说杨德祖本来多智,后来被贬地方,经此挫折,傲气消磨,政治敏感性倒提升了不少,早就觉得最近的风声不大对。恐怕功臣集团要对崔琰动手。他与崔琰共掌内廷,在变更旧政方面仰承曹髦之意。勉强也可以算是崔琰同党,这要万一老崔倒台,自己必受牵累啊。于是哀恳其父杨彪前去探望是勋,苦苦求情。是勋当时是答应饶他一条小命的,可如今开口便要惩治五族——

崔琰用事后,自然会拥上来一群捧臭脚的,若论党羽,数量也实在不少,比方说申宗、曲文,郝旭、孙琳、文履等人。但大多是年轻士人,并无深厚根基,若论地位、出身较高而能够称为“族”的,除去崔琰本人,其实只有三个:一是何晏,二是被崔琰荐为虞部尚书的程秉,三是曹操同乡好友丁斐丁文侯,生性贪婪。其数止四,若欲得五——除非杨修把自己也算上啊。

其实是勋是想起了何晏之事,特意戏弄杨修而已,眼瞧着杨德祖脸色大变,这才一挑双眉:“德祖若为御史,则是四耳。”你要是肯脱离内廷,交卸门下监之职,转任御史,那我就暂且放过你。杨修赶紧拜倒稽首:“但从公命。”

随即是勋环顾群僚,又哆哆嗦嗦地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来,先递给钟繇:“吾新拟制,卿等共议。”

这是他写好的一道制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条:

一,把崔琰等人所制定的相关身份等级制度,以及工商业政策,一概废除,恢复原制。

二,改任孙资为秘书监,贾逵为门下监,同时将侍从之臣从内廷的门下转移到外朝的中书。

三,升诸葛亮为兵部尚书;司马懿为司隶校尉;罢免程秉,以张既为虞部尚书。

四,天子成年并且亲政之前,不得再参与宰辅会商。

钟繇等人瞧了,不禁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是勋此番复出,必有功臣集团在后撑腰,而且如今禁军就掌握在其子是复与夏侯惇之子夏侯充手中,这会儿要跟是勋对着干,那是相当不明智的。陈群早已通过儿子陈泰,得到了是家父子的谅解,但他还是得说一句:“吾等无异议,但恐天子不允。”你把朝廷班子大换血也就罢了,竟然还插手内廷的人事安排,曹髦能够答应吗?

是勋冷冷一笑:“天子尚幼,国家事,何得不允?”他都没亲政呢,所谓君主对中书政令的批驳权,对内廷诸监的任免权,那就是一句空话。随即把腰杆一挺:“吾将自往,上奏天子。”

崔琰被擒之事,消息传得很快,等是勋气喘吁吁进入内廷的时候,曹髦已经全都知道了,不禁面色惨白,跌坐无语。是勋报名而入,颤颤巍巍拜倒案前,曹髦木然地一抬手:“令公请起。”然后实在忍不住,开口就问:“令公之病,实久瘳耶?”其实你早就好了,是特意跟家装病呢吧。

是勋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说道:“天子聪慧。”

曹髦苦笑道:“朕若聪慧,何得为令公所戏?”

是勋摇头:“非臣敢戏天子,实崔琰蔽君圣听也。乃知人心未必同之于古,汉政未必适用于今,臣上法天,下应人,造作制度,先帝尚且首肯,何陛下听一人之言,而欲违众耶?天子者,所以育养万民,非万民供奉天子也,得民则昌,逆民则亡——陛下尚在冲龄,所学不蕃,反为聪慧所误矣。”

曹髦沉下脸来,直截了当地问他:“令公以朕为逆民者耶?将亡朕耶?”你是想学霍光废立天子吗?

是勋轻轻摇头:“光执国政,诸事皆白于光,乃可讽谏昌邑,谏之不从,虚之可也,乃擅废立,罹万世讥——臣不为此。”他霍光完全有能力独掌朝政,把刘贺当个傀儡嘛,何必一定要废掉呢?说着话,便将拟好的诏书呈上。

曹髦一目十行,读完诏书,面色变得愈发难看。随即他抬起头来,紧盯着是勋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问道:“今令公非止霍光耳,一崔琰而使公百僚归心,即不废立,欲以朕为新安(新安公刘协)耶?”

是勋勉力提高声音:“臣从先帝,百战功成,所为天下安靖,岂敢想望非份耶?人君虽天下重,而孔孟之尊,又过于人君多矣!”你觉得当皇帝很了不起吗?我还真不把这个位子放在眼里!

当然这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其实是勋这时候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句话,一句他耳熟能详,但这一世始终没能亲耳听到过的话。呃,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自己来说一遍吧——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全书终)(未完待续。)

完本感言

本书《汉魏文魁》从14年初提笔……敲键盘创作,2月7日开始在起点连载,这一眨眼就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总计二百七十多万字。现在转过头去想想,我竟然如此有毅力,一直坚持到完篇,没有太监,实在是很佩服自己啊……

哦,并不是说自己习惯性太监,只是从前创作长篇小说,最多五六十万字,从来也没有过如此的“鸿篇巨制”。好在网络连载终究与先创作再发行的传统模式不同,不是作者苦哈哈一人闭门造车,而有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时时评论,不时给予宝贵意见我能够完成这部书,自然与读者朋友们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要对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不算学生时代的兴趣练笔,我搞小说创作也已经将近十五年啦,若按台版小开本儿计算,著作当已等身,但真正意义上的网文写作,这还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那么为什么一下笔就先奔着历史穿越去呢?此前我也读过不少这种类型的网文,良莠不齐(当然啦,水平较次的很少能追过五万字),而即便比较好一点的作品吧,在我看来,仍然大多存在着两大遗憾。

第一个遗憾就是狂开金手指,或者目古人为愚氓(其实也算金手指的一种)。金手指不是不能开,好比《临高启明》,在我这个文科生看来,金手指程度就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但科技的发展,哪怕只是照搬,也需要经济作为基础,思想的进步,哪怕只是抄袭,也需要教育作为基础。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受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不是一位哪怕金刚力士搬块石头就能堵塞,使其改流的。尤其绝大多数穿越文都是单穿,一人之力终究有限,金手指开太大就丧失了合理性,同时也会影响可读性。

第二个遗憾就是往往重武而不重文,而偏向于文的作品,其实作者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乃至哲学思想的了解并不充分。当然不能要求今天网文的作者论文都可比古代宿儒,但我认为创作需要懂得藏拙,对于你并不熟稔的事物,能避则避,以免贻笑大方。比方说,目前所见的网文中,对于诗词的抄袭和运用,我独见“随轻风去”功力足够,余皆未够班也。

所以想要尝试弥补这两个遗憾,一是尽量把金手指限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二是以传统诗文为小说线索,于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汉末三国时代,就有了这部《汉魏文魁》。当然啦,必须承认,纯以文胜,不但曲高和寡,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大沉重负担,所以写着写着,小说最终还是不由自主地向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革方向滑了下去……

网文与传统文学区别很大,对于结构的铺排、语言的运用、节奏的把握、情节的构建,都具备其独有的特色,当然不是我一个新手所能够很快掌握的。所以这部小说前两卷问题很多,如今翻回头去,自己瞧着也很不满意。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不满意对于小罗莉管巳的塑造,首先声明,我不是罗莉控,也并不因为膝下有女而寄情于文,原本只想尝试从来也没有描写过的某种女性形象而已,但结果无疑是失败的,而相关情节的设计,也使读者朋友们会误会主角有m倾向……

熟悉我从前作品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本人并不擅长描写女性,一般作品皆以男性为主角,女性仅仅点缀而已,也说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一号《殷墟》例外,但对女主塑造的成功与否,其实我也还在含糊。所以必须承认,管巳写疵了,这也使得很多读者朋友对小说前两卷深感不满,甚至因此而弃文。

其它的毛病和缺陷还有不少,比方说流程单一、情节平缓、**不足,等等,尤其前两卷想尝试卷首提纲挈领,然后再倒序的手法,遭到了读者朋友们的一致反对确实这并不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