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韵记得洗衣机与彩电、冰箱在八十年代并列城市职工家庭生活三大件。
在物资匮乏的八十年代,谁家能有一台洗衣机是极有面子的事情。一是洗衣机供不应求,二是价格昂贵。
“这是全自动的,价格肯定贵,要是单缸波轮的,是可以便宜点,但是单缸波轮洗衣机是要手动换水的,不怎么方便。”
“难道还有别的款?”
牟金华喜欢捣鼓,所以一听苏韵话中的的意思,觉得里头水深着,穷追不舍地问。
“还有可以做成双缸半自动的,就是。。。。。。。”
牟金华一下子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苏韵的眼神都快眼冒绿光了,看得苏韵都有点被吓到。
。。。。。。
最后,牟金华敲定要单缸波轮的洗衣机,他给的理由很简单,百姓还没有那么多的钱,洗衣机一下子出全自动,大家接受不了这样高昂的价格,等单缸波轮洗衣机推出去后,看看市场反应,要是反响好,就考虑生产双缸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洗衣机。
他没想一步到位,也没想一口气吃成胖子。
哪怕他很想做功能最先进的全自动洗衣机,但是他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忍住了冲动。
他给的设计稿价格还是一千五,没有砍价,他就是希望苏韵能为他们机械厂留着这两份设计稿,等他们有底气了会买下来的,一口气做三款,他们吃不消。
苏韵给全自动洗衣机设计图时,并没有跟牟金华一样考虑得那么多,经过他细细分析,苏韵也觉得言之有理,国民开始富起来,还是要等到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目前而言,全自动洗衣机的接受度应该不高。
做单缸波轮的,材料便宜多了,而且定价一百出头就够了,比自行车手表还便宜,又是大件,这样接受度肯定能高一些,等这个市场被开拓起来后,慢慢往里面填,到时候就容易多了。
单缸波轮的洗衣机,苏韵之前没打算,所以并没有画设计图,还要回去画好再交设计稿。
牟金华约定五天后再来拿,让她慢慢画,他还要回厂里开个会议,把这事提一提,尤其是要徐厂长还有厂里几个技术骨干通个气。
临走之前,苏韵告诉牟金华还是用苏黑莲这个名义,她还是不想暴露身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苏韵从崔家出来后没多久,发现家门口有人候着了,她看到了三张生面孔还有几张熟面孔,熟面孔除了许愿,还有几个军嫂,连吴三美也在。
她一上前,许愿就告诉她,“市教育局的和报社的人都来了。”
然后那三张生面孔,主动地自我介绍了下,苏韵才知道其中一个是市教育局的局长,一个是干事,还有个是报社的编辑。教育局的是来给她送奖励的,给了她五十块钱还有一个暖水壶。
报社的是来采访她的,脖子上还挂了一个海鸥牌旧相机,说还要给她拍照,到时候刊登在兰平日报上。
苏韵开了院门,把几个人都迎入内,都站在门口也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