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结果是等来了一封信。
一封由秘密渠道送来的信。
信上的内容也十分简单,就几句话。
吐蕃王已经派人前来辽安了,责问王子被掳一事,要辽安在半个月内给出个交代。
看到这封信连火就大呼见鬼。
自己不过才追到昌城。
他们吐蕃却已经派人过去辽安问责了。
等于就是在告诉他,吐蕃知道这消息的时间不比他们晚,说不定都是同一时间传出去的。
信中还点名了他们这次追击的队伍需要加入吐蕃的人进来。
这是两边都要渗入,又要加入追击的队伍,又要向辽安问责。
吐蕃王室什么时候这么精明了?
左思右想一晚上的连火根本就睡不着。
虽然他只是江湖人,不如玩主要的那帮人心黑,但也能猜到是辽安的高层当中有人出卖了他们。
至于目的,除了利益,他想不到其他原因,他只能这么想。
“那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真的是什么都能出卖。”
“一定是吐蕃王室许诺了好处,这些国之蛀虫为了自己的家族,一点底线都没有。”
这会儿再细思达赞的辽安之行,总觉得透露着一股诡异。
……
其实这就是吐蕃耍的一个心眼,哪怕没有李愔这一出,达赞在辽安的行程也不会如此顺利,肯定会发生‘意外’。
只不过没想到这没等自己这边‘意外’发生,就真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吐蕃王正愁找不到借口呢,这不刚好送到手边的刀,中再怎么可能有拿起又放下的道理。
对于他来说,儿子多得是,死一两个儿子算什么,只要能从辽安或者大唐撕下一块肉来,抵得上一百个儿子。
看吧,所以说,再看似臃肿无能的君主,在大是大非面前,照样狠得下心来。
要不然,也不可能坐稳那个位置。
这下,原本计划算计吐蕃的辽安一下陷入了被动当中。
无论明面上还是暗地里,都是对方占主动,也占着大义。
王子在你们辽安出事了,你不能不给交代,说什么也要好好地说清楚才行。
耶律才在回去父王那阐述这件事的时候,就发觉了问题。
父王的表现并不惊慌,只是有些无奈,其中又仿佛夹杂着一丝后悔的情绪,似乎早就猜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后知后觉的耶律才方才如梦初醒。
这根本就是吐蕃针对辽安的一个计。
心神一凛的同时,偷偷瞄了眼素来威严的父王,暗暗思索如果是父王,不知道会不会像吐蕃王那般下的去手。
怀着这样不宁的心思,耶律才隐隐的在心中留下一根刺。
这样的事,只要在王室,几乎无时无刻都会发生,只要它能因此带给人巨大的利益。
这已经不是他能决断的事了,所以聪明如他,果断的退了出来。
而在辽安想出应对之法之前,吐蕃那边正式向大唐发出了交涉函,表明大唐正在破坏两国的关系。
要求完好无损的送回王子殿下,并赔偿损失,至于凶手,更是要交给吐蕃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