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百度宅男当崇祯笔趣阁 > 第173部分(第1页)

第173部分(第1页)

“启禀陛下,尚且还算知道,不过多年没有涉及此事,也有些模糊了,依稀记得,舢板一般在十两左右,分大小;黄鱼船则要多得多,也分大小,数十辆到百两不等,再大的,数百辆也是有的。”

徐光启也不太清楚这个数据了,只能说个大概。

杨改革考虑了一下,道:“这样,就以黄鱼船为例,按百两计,先造他个二千艘,也不过二十万两银子,舢板这个,徐师傅自己决定,至于再大的船,这个徐师傅自己定吧,朕也不多干涉,这造船的钱,算额外的,不算在赈灾款之中,朕出,先给个三十万两,少了再找朕要,朕只有一个要求,多安置灾民,多捕获鱼,能供更多的人吃食,希望朕的子民,能少挨一些饿,朕说过,朕是绝不会抛弃一个子民的,朕希望你们能记住朕的话。”

杨改革查看过古代的造船记录,现这古代造船,特别是朝廷造船,也是很生猛的,一次造个几千艘,不眨眼,当然啊,船都不大,还是内河的漕船。

“嘶……”众人听了皇帝的话,心中都是暗暗乍舌。

“也不过二十万两银子”,一次性就是二千艘,这份魄力,确实够大,皇帝很爽快,很符合皇帝的身份。

“陛下圣德……”徐光启被皇帝给感动的一塌糊涂,心里想的就是万死以报陛下的知遇、信任之恩。

“陛下圣德……”“陛下圣德,不放弃,不抛弃……”周延儒喊道。

大家也都被皇帝的爽快所感动,也都被皇帝对自己子民的态度所感动。

第二百四十章 议捕鲸业,定渔政提督

面对众人的赞叹,杨改革微笑一下了事。

“几位可听说过海洋之中,有一种巨大的鱼,叫鲸的?”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知道。”

周延儒这次,先开口了。

“哦,你说说,什么叫鲸。”

杨改革问道,昨天弄渔业的资料,现这捕鲸是一种相当不错的行业,这鲸有肉,有油,有皮,等等,都是好东西。

“回禀陛下,俗话说这鲸吞,鲸吞,说的就是此鱼巨大,传说此鱼,乃鱼之王,大者长千里,小者也有数丈……”周延儒开始摇头晃脑的背起这鲸鱼的资料来。

“呵呵,好了,周爱卿,这种鱼很大,朕知道了。……你们也知道,朕现在急需用粮食来养朕的子民,所以,朕打算捕杀这种鱼,很大的鲸鱼朕不敢奢望,有几丈,十来丈的就够了,朕想,如果能猎杀到一头,这肉,怕也是有不少吧,怕是能抵很多粮食,大家以为呢?”杨改革结束了周延儒那种不靠谱的话,点明了自己的意思。

几个人见皇帝是打算用鲸鱼肉来救济灾民,十分佩服,也都开动脑经,替皇帝想问题起来。

徐光启想了一会,道:“启禀陛下,关于鲸,臣也知道一些,这种鱼,非常巨大,长者有十来丈,小的也有丈余,臣听说,倭国很喜欢捕杀这种大鱼,食其肉,炼其油,一条鱼,怕也有上万斤重,重者,数万斤怕也是有的,捕获一条,确实可以抵数百石的粮食,如果陛下要捕此鱼以赈济灾民,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问题就是,此鱼踪迹难寻,渔民也仅仅能偶尔遇到,多是此鱼死亡之后被冲上岸,如果要长期的捕获这种鱼,恐非易事……”徐光启把自己的担心交代了出来。

“呵呵,这种鱼踪迹难寻朕知道,不过,朕听说,凡是鱼,都是有渔场的,这种鱼,想必,也有固定的区域,相信只要努力,能寻到渔场,要捕获这种鱼,也不是难事,徐师傅以为呢?”杨改革为了这渔业,没少下功夫。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凡是鱼,必定会有渔场,某些鱼会固定出没在某些地方,陛下如此一说,臣也觉得,捕猎这种鱼,也并非不可能啊!不过,要寻找这种鱼存身之所,所费时间和消耗,怕也不菲啊!”徐光启也觉得皇帝没说错,海里,渔民打渔,都是有渔场的,也就是说,那种鱼喜欢在那个区域活动,觅食,都是有规律的,如果能找到这种鱼的规律,相信,捕获这种鱼也不是没可能。

“呵呵,相信只有有心人,天下无难事,努力的寻找,终究能找到的,此鱼巨大,一条能抵数百头猪,呵呵,倒是值得去寻一寻,听说,此种鱼全身都是宝,可炼油,可食肉,可制作蜡烛,甚至,还可以治病等等。”

杨改革继续说到。

“回禀陛下,臣倒是想起来,臣和西洋传教士闲聊之时,他们倒是常提起,他们那边有这种职业,专门从事捕鲸的人,据说,这鲸鱼确实全身都是宝,倒是如陛下所言,可制肉,可炼油,甚至可入药,甚至还有龙涎香,据说,也是出自此鱼,就价值来说,倒是相当的值钱,据西洋传教士言,一年能捕获一头都是大丰收,这个和普通鱼比,可谓价值连城。”

徐光启又说了几句。

“呵呵,正是如此,朕也听说,此鱼价值不菲,甚至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朕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能捕获到此鱼,以鱼肉赈济灾民,也是一件好事,这一条鱼就可抵数百头猪呢,如果不能大量的捕获,提供食物,但只要能供更多的灾民栖身,更多的灾民能以这个为业,这倒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徐师傅您说呢?”杨改革看过这鲸的产量,二十世纪以前,每年捕捞个一两万头是没问题的,当然,现在杨改革也不指望能捕获多少,每年捕获个上百头,也算是有所得了,要知道,这鲸鱼,可是有相当多的用途,比如肥皂,工业原料,润滑剂,油,等等,鲸相当有价值。

徐光启沉凝了一会,道:“陛下,……此事,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臣不得不说,如今尚不知道鲸的渔场在那里,甚至连捕鲸的技艺,也都还不是很明白,陛下想为天下的百姓找一条活路臣理解,可是,这条路,也是在是太偏僻了点,不值得陛下如此操劳啊!更何况,这鲸鱼即便是捕获,也运输不易,等运至岸上,早已臭,不能食用,如此,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啊!”徐光启十分的不看好这个路子。

古代的交通,输运度,相当的悲剧,徐光启的考虑一点也没说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