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品富贵木门是哪里的 > 第318部分(第1页)

第318部分(第1页)

那时候宋九未说。

高梁河失败后,赵匡义自信心更差了。兵权收得更紧。

应当来说与赵普关系不大,不过赵普二次起来后,对赵匡义的种种举措起了加重作用。

也就是这两人一个是风,一是火,风催火势,火鼓风声,越燃越大。根源是赵普起的头,赵匡义做得更彻底,赵普将这个更彻底巩固。

但在宋九小心翼翼的操作下,先是兵士农村化,变相的屯田制,高待遇的抚恤奖励,给予边将一定自由权,以及多建边境砦堡。除了后面的做得不大好,其他的做得都不错。

特别是养兵成本,只要不开打,那么现在一年的兵费,可能会比史上减少一半以上,但士兵收入呢,相反的还大幅度增加。至少现在到处军营里找军妓有之,但想找士兵妻子做军妓的却少之又少,但也带来一个负面作用,那就是狎妓费用在提高……

这是最早宋九做的事,毕竟那时赵匡义才上位不久,节度使制度确实很不好,宋九步子迈得不算大,强兵为辅,节约养兵成本,提高兵士收入为主。

从辽东回来,主要就是经营西北了,这是宋九做得最有争议的一件事,实际它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不亚于收回了燕云,但谁知道?另外就是深化太平兴国初时的军制改革,观察诸将军事才能。

岐沟关一役回来后,宋九动作仍然很小,要么就是在西北征招蕃羌骑兵,训练数万轻骑,非是静塞军那种重骑兵,甚至尝试着让杨琼按照他记忆中元蒙的狼群战术在训练这数万轻骑。

轻骑与重骑优缺点在李继隆两战中都表现出来,静塞军重骑的杀伤力几乎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可它速度确实是一个问题。

而且河套马在河北饲养困难。

但还不能称为动静大。

直到这次,改良堡砦制度倒也罢了。主要是前面两条。

第一个是参谋司制度,原来军事参议谋策权基本是东西两府宰相参与,甚至若不是宋九两次战役起了关健作用,不用赵普回来,就让李昉将西府权利拿掉了,但现在明确地规订,交给诸老将手中处理,也就是让真正的内行人来决策,皇帝只有拍板权与参与权,东府到一边好乘凉去吧。就是这样,京城给的只有大致方案,细节完全交给前线将领处理,连皇上的阵图也没有了,那么武将手中权利会渐渐提高。

第二就是临时授予权,就象李继隆这次暂权代镇定保莫沧瀛霸雄祁深赵十三州军都部署,实际也在进一步地提高武将待遇。实际连带着西府权利也渐渐提高,不然西府曾经一度只是一个空架子。

第三就是大肆宣传,给了将士荣誉。

这几乎将赵普制订的将从中御制度,以及打压武将制度。几乎完全催毁了。

王显是武人,非是文官。因此感到很高兴。

但他同样担心赵普。

“王公,莫怕。妖星啊……”

想到了那个长尾巴彗星,王显也哈哈一乐。

妖星好,旱灾好,与西府有屁的关系!

让东府乱去吧。

“易安,若是陛下同意,那么何人进入参谋司?”

这也不大好办啊,开国名将石守信他们不能算,宋朝立国后他们几乎未参与战争了,老将中有曹彬、潘美、慕容延钊、田重进、崔彦进、刘廷让、李继隆、崔翰、米信、袁继忠等人。大多数去世了,包括崔彦进,他想用那个奇策替自己正名,然而只要霸州等于闲放了,心情郁闷,去年去世。剩下的人,袁继忠与潘美、崔翰能调回来吗?

或者次一流的老将,如李进卿、杨美、何继筠、李汉超、郭进、牛思进、王赞、张保续、卢怀忠、王继勋、丁德裕、张延通、梁迥、史珪、田钦祚等等,同样大多数去世。

这个人选若是在十年前好挑。但在十年后就成了难题。

宋九微微一笑,说道:“王公,你想错了,这个职位是兼职。有事则议,无事则空置,故人选比较好挑选。象曹彬公,米信公。田重进,刘廷翰等人。这两战又陆续涌现出一些将领。朝廷稍加磨砺,可以逐步守在前线的老将,让这些老将军离开关塞,回到京城享一个晚年清福了。那么就可以陆续充塞参谋司人选。”

“也是啊……”

“王公,勿要多想,若非陛下同意,刻意于前线载培诸中青年将领,再这样下去,国家重将便会青黄不接了。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啊。”实际在宋九心中,还有几个人选,如崔翰,安守忠等人,都可以陆续调回京城。

然而就是河东那块,宋九十分伤神。

岳父是升不起来了,还不如回来养老呢,然而谁能代替?或者说上哪儿再找一个李继隆?

不过这次改制来得正及时,不然宋朝为后世所耻,实际后世同样在干的抑文黜武,守内虚外制度即将成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