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上做出更灵活的动作。速度是不如单纯的骑兵,成本高于骑兵。灵活度又不足,于是战车淘汰出局。
他这一提,张齐贤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唐朝宰相房管似乎在关中也用了战车对付叛军,结果那一战惨败。四万士兵惨死。
于是赵恒不再提战车了。
否则一场大灾难降临到了宋朝上空。
所以宋九加快了步伐。
先是提议了一件事。
那场风刮了,攻下幽州。然后将幽州城催毁。宋朝也付出沉重的代价,花了无数钱帛,并且一个最重要的盟友彻底灭亡了。但收获也很大,并且从幽州掳来许多贵族,让宋九将他们一一送到矿坑里挖矿了。
但赵恒心软,他继位以后,又下诏将这些人释放出来,并且赏赐了一些闲官,养在京城。其中就包括韩德让家族的一些亲人。
凭什么要养这些人?
宋九每每看到他们,心中总是不大高兴。
因此索性提议,用他们换萧燕燕南下掳去的百姓,然后向萧燕燕示弱,议和。
田锡做为使者去了辽国,换人可以,特别是韩德让的族人,萧燕燕一直表示着关注。但议和则不行,可以,必须交出飞狐关、灵邱县与紫荆关、偏关与神武城这些地盘。
这个有点不大好说,偏关与神武城石敬塘并没有割让给辽国,为北汉所有。不过随着宋朝屡次侵犯,辽国救援,也渐渐将这一地区吞食下去了。在史上宋朝一直没有将它收回去。
至于紫荆岭与飞狐关、灵邱县倒是割让给了辽国,然而易州后来被柴荣拿下。可是易州孤悬于易水北面,宋朝所占的多是平原地区,守也不守不住。因此那场风刮过后,宋九还是提议果断将易州、金台屯等处放弃,但反过来,占据紫荆岭这块高地,修筑紫荆关。
萧燕燕去年南下,想将紫荆关收回来,那时耶律斜轸还没有死,派人打探,宋朝驻扎在紫荆关的是魏能,全军戒严,军纪严明,而且它的后方就是飞狐河谷,虽不宽大,可以种庄稼,养牛马羊,足以能保障驻军的供给。加上紫荆关的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耶律斜轸怕出意外,建议萧燕燕取消了那次攻打。
这个内幕田锡不知道的,但他知道紫荆关的重要性,若是紫荆关丢了,飞狐关同样未必能保,飞狐关一丢,那么河东河北前线等于被太行山一切为二,各自为战。
偏关与神武城也是如此,一旦丢失,成立不久的胜州也难以保住。
没有答应,然后田锡回来,双方交换俘虏,又换回几千百姓。但还有许多百姓未换回来,让萧燕燕送到中京上京地区,做了各部族的奴隶。
当然,这趟出使的结果,便是再次让几千万宋人感到了一场羞侮。
先帝请和,请了二次,不同意,非得打,新帝请和仍不同意,又提出让人无法答应的理由,还是要打,难道宋人真那么弱吗?
百姓的愤怒,以及言臣弹劾宋九的软弱,宋九都没有太在意,至少他的目标达成了,议和派从此闭上了嘴巴。
接着又做了第二件事。
与王钦若一道改良商税。
宋九在苏州。就听到许多商人的抱怨,商税率太高了。实际宋九已经改革过一次商税法,比如原来几乎每过一州就要收一次往税。现在改成了以一路计算一次往税,让商人少了许多剥削。
不过仍然很高,例如从苏州运一趟货物到京城,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路,京西路,再加上百分之二的住税,税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十四。这还算是近的,若是从荆湖南路,或者两广、巴蜀运一趟货物到京城。税率会翻上一倍。
因此宋九做了第二次商税改革。
往税继续以路为单位增加,本州之内,不得计往税。
往税税率下调到百分之二。
若是大规模的交易,商品价值超过一千贯以上者,往税与住税全部下降到百分之一点五,若是超过五万贯以上者,下调到百分之一。虽然这样税率变得很低,不过能逃税的都是那些大商人们。
朝廷统一印刷税票,以税票为凭证。商品抵达彼岸时,必须持所有的住税往税税票,在交易地让过所查验,将税票上交。给朝廷计帐,才可以交易,否则不管买卖双方。都要严惩不贷,轻者罚没所有商品。并且以其五倍以上的价格罚钱,重者流放。
为防止胥吏勒索。干货盘查时间不得超过半天,鲜货盘查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时辰。若是双方为商品价值发生冲突,干货从商人商品中每类抽取商税的比例货物,外加千分之二的保管成本,一月内不取者由官府处理。鲜货者以当地物价计算,若确有胥吏盘削之举,商人可以向官府投诉,同样会严惩不怠。若是有权贵或者大商人无理取闹,那么等同逃税处罚,主事者轻者当场笞杖,重者流放。
以及若干规订,
实际就是下调税率,让中小商人有一线生机,再就是勒令权贵与大商人必须交税,最后就是防止胥吏勒索为非作歹。
才开始实施时,引起很多麻烦,大商们继续逃税,胥吏们继续勒索,甚至还发现了假税票。但严惩时,又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反对,说君子不当言利。
宋九粗暴地说了一句:“不言利是吧,好,从今天起,停止发放官员薪酬,你们同不同意,或者将薪酬降到唐朝水准,你们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