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味糕点征服他的心吧,穿越女goon!【特色点心】
又到一年穿越季,本时空旅游公司恢复营业,开门见喜,优惠八折!
按照我大吃货帝国的悠久传统,一年之计在于吃,民以食为天。所谓吉祥喜气,就是飘溢出来的煎炒烹炸的各种美味香气。我们的唐穿之旅也不例外,特别是很多热爱穿越的妹子都笃信“要征服男人的心,必先征服他的胃”,怀揣各种食谱去猎杀唐朝帅哥的女客真是不要太多哦!
不过呢,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唐朝没辣椒,没土豆,没炒锅,没花生,穿越女们要端出一盆水煮鱼或宫保鸡丁是不可能的,就算简单煮个玉米或烤个红薯都做不到。于是很多妹子另辟蹊径,打算用“抹茶蛋糕”“奶油曲奇”“北海道吐司”之类的糕点去惊艳唐朝人。
如意算盘打得也很好:焙烘糕点用的原材料不是很简单吗?面粉、油、水、糖、茶末等调味料有啥算啥,马马虎虎凑合一下……
可是第一个问题,烤箱您从哪里去弄?自己搭个烧砖窑凑合?第二个问题,您当烤蛋糕面包用的面粉,跟我们平时蒸馒头做面条的面粉一样?第三个问题,从哪里去弄强力发酵的“泡打粉”?第四个问题,您知道酥酪、奶油、鸡蛋、糖、蜜这些必不可少的辅料在唐朝有多贵吗?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经常是有钱也买不着好吗。第五个问题,蛋糕托、烤盘之类的工具您也打算自己做是吧……
总之,如果孤身一人穿越到唐朝,我劝您还是别往“西点烘焙女王”的目标去努力了,从烧炭打铁开始的工程量太大。不过值得安慰的是,“糕点”这个目标的大方向还是正确的,因为唐朝人确实非常喜欢吃点心,特别是那些甜滋滋、油腻腻、花里胡哨、五彩斑斓的各种糕饼,不但是居家闲食必备,还能成为酒席盛宴上的主角呢!
您不信?那我们今天就穿越到唐朝富贵人家的厨房里去看看。
落地一睁眼,面前就有个像管家的男子恭恭敬敬递给您一卷厚纸:“阿郎拜尚书左仆射,上烧尾,食账拟定,呈娘子过目。”
这一串中古汉语又让您头大了吧!哈哈……别着急,咱们慢慢来理解。“阿郎”是唐朝奴仆对自家男主人的称呼,“娘子”是称呼有身份的妇女,看样子您是穿越到这家做了女主人。“尚书左仆射”是什么呢?具体地说是尚书省的首长,您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朝廷等级最高的官员,您丈夫这是刚刚当上大官呢!
“上烧尾”又是什么?这是个很有趣的风俗,来源说法不一,大多数人相信的故事是这样:
黄河中下游有个地方叫“龙门”,两岸峭壁对峙,水流很急。每年春天,黄河鲤鱼们溯水而上来到这里,如果有鱼能跃过龙门,立即会有云雨生成,天火降下击烧掉鱼尾,这条鱼从此就化为龙啦!由这个典故生发出来,唐朝人当了大官以后,就像“化鱼为龙”一样,也要“烧尾”,就是请皇帝和同僚朋友们吃饭,这顿饭就叫“烧尾宴”“烧尾食”,大家都来给升官的人“烧尾”。
请朋友同僚吃饭可以在自己家里开宴,皇帝却不是能轻易请得动的。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把一席山珍海味送进宫里去,由皇帝自己做主,爱吃的吃两口,不爱吃的分赏别人完事。这种“往皇宫里送美食”的行动就叫“上烧尾”啦。
既然是送给皇帝吃的,那当然要聚集当世最豪华奢侈抽风烧包的各类美食,数量庞大,气势惊人,所以“食账”(菜谱)就必不可少。当所有美食按账目逐一烹制完成、摆放装置妥当,“食账”本身也要抄写在一卷精美贵重的纸帛上,用金玉锦缎装裱好,跟着食物一起送进宫里去以备查验。
现在呈递给您过目的“食账”,只是一份草稿,写在几张零散的麻纸上。您一页页翻看,没看多久就头晕眼花了:
“……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贵妃红婆罗门轻高面御黄王母饭七返膏金铃炙光明虾炙通花软牛肠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生进鸭花汤饼同心生结脯见风消冷蟾儿羹唐安餤金银夹花平截火焰盏口水晶龙凤糕双拌方破饼玉露团汉宫棋长生粥天花赐绯含香粽子甜雪八方寒食饼素蒸音声部白龙臛金粟平凤凰胎羊皮花丝逡巡酱乳酿鱼丁子香淋脍葱醋鸡吴兴连带鲊西江料红羊枝杖升平炙八仙盘雪婴儿仙人脔小天酥分装蒸腊熊卯羹清凉臛碎箸头春暖寒花酿驴蒸水炼犊五生盘格食过门香红罗饤缠花云梦肉遍地锦装鳖蕃体间缕宝相肝汤浴绣丸……”
被这些五花八门、莫名其妙的食物名称打败了?没关系,您先保持淡定,向管家奴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提出要去厨房验看这些食物的制作情况,叫他前头带路。
既然是大官的府第,一般都会有很大的厨房。如果院子足够宽阔,设计又比较合理,那么厨房会跟仓库、磨碓棚、柴草堆、鸡鸭鹅猪圈……这些功能相近的部分组成一个单独的区域。
厨房本身也会是一组既高大又宽敞的建筑,房梁上吊着风鸡熏肉,墙角屋檐下放着醋瓮酱缸,若干厨婢庖丁站在高脚桌案后洗剥切剁,几个大规模的炉灶口呼呼地往外喷着火焰……
娘子您可别站得太近了,您当这是穿越前家里的天然气灶、煤气灶、蜂窝煤炉子?这些快有一人高的大灶都是烧柴草的,很不好对付,一个控制不好,炉膛里的火苗就从烧火风门口喷出来溅您一身火星,身上的绫罗绸缎可就全毁了。再来个不注意,没及时添柴,灶里的火悄没声又灭了,正烹制的食物一下子玩完。所以富贵人家厨房里往往会有专门的“烧火丫头”“烧火小厮”,别的不管,只管照看这些炉灶里的柴火,算是技术含量最差、地位最低的奴婢。
不过大灶也有大灶的好处,您看这几个灶上有三四个火眼,能同时蒸煮三四锅食物呢。如果不这样,您手上的食账里那大几十样佳肴,猴年马月才能做完送入宫?
对啦,食账。下面我们可以开始对号入座、对名认食啦!
“‘单笼金乳酥’目下如何?”您问管家,他把您带到一座大灶旁边,时辰正好,灶上的蒸笼一掀,一阵混合着浓郁奶香味的白雾热腾腾直冲您脸。
您挥开水雾,定睛一看,这层蒸笼上,只放了一枚金黄油亮、软绵绵、松趴趴的大包子。听旁边厨役讲解,是用黄酥油跟面粉糅在一起做出来的,原来这“单笼金乳酥”就是奶黄大包啊……
这具炉灶其他火眼上,还蒸制着别的食物,您可以继续视察。“蒸”是唐朝人最常用的烹饪技术之一,蒸出来的各种发面死面、有馅无馅、内馅外馅的面食(当时统称为“蒸饼”),也在唐朝点心里占了重要地位。
您掀开旁边的蒸笼,发现又是一笼馒头,不过很膨松、很软,尝一个还是甜甜的,有您熟悉的蔗糖味。这糖馒头叫啥呢?就是您手上食账里的“婆罗门轻高面”了。在唐朝,蔗糖制法刚从印度传来不久,“婆罗门”则是唐人熟悉的佛经里对印度及印度人的称呼,这款点心既然以此命名,那估计跟印度和佛教都有点关系,制作技术也挺神秘,比如说,揉面是不是要用恒河水呢……
“娘子看这边。”厨役又掀开一个蒸笼,向您炫耀他的手艺。这一笼里是圆形花朵状的蒸糕,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听厨子吹嘘,这是他用极软的面团层层抹上油膏,反复折叠翻转了七次,最后做成圆花蒸出来,所以叫“七返膏”。咬上一口,滋味夹纠缠结,松软甜香,别提多好吃了——其实就是现代的“花卷”吧。
您觉得这些蒸点的配料都太单调、太油腻了?那咱们来个华丽清素的。旁边那一笼,挂着“天花”的签子——别怕别怕,这个“天花”不是后世那种传染病啦,全名叫“天花菜”或“天花蕈”,是生长在山西五台山附近的一种菌菇,白色,形状如松花,很好吃。
“天花”则是一种像包子的有馅面食,通常馅里包含米饭。米饭,再配上剁碎的天花蕈粒、一种经反复调制的香料——“九练香”,一起做成馅,包上面皮蒸熟,就是这款清香四溢的珍蘑米馅包子,不,“天花”啦。
包子馅不但能塞在面皮里头,还能摊在外面。您再看这一笼“金粟平”,扁扁平平的蒸饼面上,摊铺着像金色小米粒一样的东西,猜猜是什么?
哎,不用客气,拈个咬一口吧,吃出来没有?粒粒滑软在口腔中爆开,浓鲜迸发……对啦,这可是西元21世纪最流行的世界珍味之一——鱼子酱!鲜死人了吧,哈哈……您说这不是整个一鱼子酱比萨饼吗?呃,我不反对您这么叫,不过跟唐朝人谈起来您还是用它的原称吧,要不然还得解释马可·波罗啥的,多麻烦。
用海鲜入味的蒸点,不止这一种。您看那边还有一笼叫“金银夹花平截”的,打开看,是用刀切开的一截截小蒸卷。取个来尝尝,哟,正宗螃蟹味!
厨子管家在旁边介绍,这是先把面团擀成皮,在上面放置剔好的蟹黄、蟹肉,再卷成一个长卷子,用刀切(截)为小段,上笼蒸熟。卷子的横断面呈现出黄白交织的颜色,所以叫“金银夹花平截”——您觉得这老北京鸡肉卷,不,老长安蟹肉卷味道怎么样?
您说还挺好吃,就是样子太普通了,蒸来蒸去不是花卷就是馒头包子,看着不带劲。行,咱们来看个形状花哨的蒸点。
开——您瞧这一笼点心!上面是一丛丛燃烧的火焰,下面是浅浅的杯状,像不像奥运会开幕前大家拿在手里传来传去的那个“火炬”呢?呃,您说更像洋快餐店里的甜筒冰激凌?随便啦,这个叫“火焰盏口”,也是蒸饼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