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魏老头的插科打诨,屋内的气氛也不再压抑。
人与人的相处有时候也很简单,当情感上有了共鸣之后,那种陌生感,游离感就会逐渐的消失。
这边萧云给两个说书人讲解,另一边徐大鹏招人的入岛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
第二批进岛的人有五百八十一人,其中需要进军营训练的人有二百五十七人。
魏老头和楚怀岳两个人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当然说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面会有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进来,然后不断地打磨。
而且这期的新兵训练,还是由萧云说书。
两个人作为助手,偶尔会说上一两次。
没想到,魏道元这老家伙做事比他表现出的那种玩世不恭靠谱的多。
别看他自称老夫,一副倚老卖老的样子,其实才刚刚四十二岁。
或许是因为生存需要,才将自己打扮的老气横秋。
现在也跟着战士们参加训练。
萧宏远和王宗耀也是一样,这些训练强度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变化最大的还属底子最差的楚怀岳,刚入营的时候,不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也差不多。
但凭着一股韧劲硬是坚持了下来,最后竟成了这一批学员的第一名。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崇祯元年就过去了。
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从这一期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学员都需要编入作战部队。
一方面挑选各行各业的人才和熟手,另一方面让不适合上战场的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月初,岛上的所有太平军都基本完成了三个月的训练,
第二批进军营训练的学员已经宣誓正式成为太平军的一员。
两个说书人通过试用期,逐渐得到了萧云的认可。
什么事都得专业的人干才好,这两位说书人的技巧性不是萧云能比的!
另外,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萧云让萧宏远有意识的挑选合适的战士进入到敌后进行渗透工作。
作为曾经的锦衣卫,他有着这方面的经验,尽管在技巧上不如来自后世的萧云。
但对这个时代的了解程度,绝不是萧云能比的。
这也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胶东半岛乱局。
必须要再去一趟青岛了,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