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再休息五六天吧,你既然身为扬州都督,就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了解一下扬州的军政事务,这样日后回到长安也能向你父皇有个交待。”李休这时想了想开口道。
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官员还是保持着几分戒心,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各地,不过大唐的亲王并不像汉朝那些王爷一样,有实力割据一方,而是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李世民分封这些儿子的本意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够监视地方,以此来稳固大唐的江山,所以李恪如果从扬州回长安,肯定会被李世民盘问扬州当地的情况,毕竟相比官员,他更相信自己儿子看到的情况。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没来扬州之前,我只听说扬州十分繁华,至于如何繁华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来到这里才发现,扬州这里的商业竟然如此兴盛,我现在还真有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扬州都督这个职位?”李恪这时却是笑了笑道。
“你父皇派你来,本来就不是让你管理扬州的,而是让你观察扬州的方方面面,然后回去向他禀报就行了,所以我送你几个字:多听、多看、少说、少做,只要能够做到这些,你这个扬州都督也就合格了!”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严肃的表情,如果李恪贸然插手扬州当地的政务,那才会引起大麻烦。
听到李休的提醒,李恪这才醒悟过来,当下急忙向李休道谢,随后又向他请教了一些关于政务方面的事,虽然他不打算插手扬州的政务,但对这方面也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如何看清楚扬州各方面的虚实?
李休对于政务方面也并不是很擅长,因此也只能给李恪一些简单的指点,至于日后如何做,还要看李恪自己的悟性,不过李恪对这方面似乎极有天赋,几乎是举一反三,这让李休也更加惊讶,看来李恪还真和李世民一样,都有着天生的政治敏锐。
几天之后,李休一家也都休息的差不多了,李恪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下扬州城周围的景点,在李休他们走之前,李恪又邀请他们去游玩了一番,顺便品尝了一下扬州当地的美食,说起来扬州本来就靠近大海,不少海船都会沿着长江顺流而上来到扬州,也带来了海外的美食,虽然有些李休他们吃不惯,但也别有风味。
另外李休这几天也不仅仅光顾着游玩,顺便他也了解了一下扬州的商业,特别是扬州的造船业,因为据他所知,扬州这里是大唐最有名的造船基地之一,沿着长江到处都是各种造船作坊,其中有可以造上百米大船的大作坊,也有不少以维修船只为生的小作坊。
说起来李休还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因为这个时代都是木制船,而木船在海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船下的木头上会生出一种名叫海蛆虫的东西,另外还有各种海洋生物附生在海底,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不但会降低航速,而且还会减少船只的使用寿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海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海上行驶到淡水的环境中,这样船底的附属生物在淡水的环境里就会慢慢死去,然后就可以将他们从船底清理下来,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现在的海港大都建立在河流的出海口上,这样才有足够的淡水清理海船。
等到李休参观了扬州的几座大造船作坊后,心中对大唐的造船业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以前他也听七娘谈起过造船行业,不过耳听为虚,只有亲眼见过,才会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又过了几天,李休也终于决定动身赶往苏州,确切的说应该是上官仪所在的海盐县,七娘应该就在那里,一见没有见到她,李休就担心一天,所以还是早点把她给抓回来再说。
第七百一十七章 上官仪的难处
夜已经深了,海盐县衙之中,上官仪看着面前收集过来的资料却是眉头紧皱,他来到海盐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县中的事务也渐渐的熟悉起来,本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是想先恢复海盐县的盐业出产,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以出产海盐闻名,只是之前受到战火的波及,这才导致县中很多盐田被毁,盐业也荒废了。
不过等到上官仪了解过县中的情况才发现,自己想的实在太简单了,或者说他之前有些太乐观了,因为在他看来,就算当初的盐田被毁了,但海盐县传承数百年的制盐经验,或者说是那些经验丰富的盐工还在,只要有这些人,他就有信心将制盐业再次恢复兴盛。
然而等到上官仪来到海盐县才发现,现在的海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海盐了,特别是经过隋末之乱后,海盐这里本来是周围有名的富县,毕竟盐业可是垄断经营,就算大头被朝廷收走了,但这里的百姓也依然比其它地方要富裕。
在和平年代,有钱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若是在乱事,钱财却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比如海盐这样的富县,在天下大乱之后,自然成为别人眼中的香饽饽,结果周围的几个大小势力都想把海盐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一直打了数年,而且主要就是在海盐县进行拉锯战。
这下海盐县内的百姓可就倒了血霉了,无论谁占据这里,都要把海盐县的地皮刮一层,特别是有人也知道海盐县最值钱的其实是那些经验丰富的盐工,毕竟只要有人在,他们就可以在其它地方开建盐田,所以等到大唐平定了战乱时,海盐县的盐工或死或逃或被抓,偌大的一个海盐里竟然找不出几个懂得制盐的工匠了。
不过万幸的是,海盐县的人口还算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当初战乱结束后,有一批规模庞大的流民来到海盐附近,刚好海盐县因为战乱人口缩减近半,于是上面的州府就把这批流民安置到海盐,总算是让海盐恢复了一些人气,只不过人虽然有,但是制盐业却一直发展不起来,这也让上官仪无比的头痛。
“夫君,都这么晚了,就不要再看这些了,妾身给你做了点夜宵,你吃过就快点休息吧,千万不要累坏了身体!”正在这时,只见恨儿端着一个托盘走进来,然后轻声劝说道,自从来到海盐后,上官仪就为了县中的事务废寝忘食,她这个做妻子的也真是担心上官仪会累坏身体。
听到妻子的劝说,上官仪这时终于抬起头来,然后对恨儿有些歉意的一笑,并且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道:“娘子不必担心,为夫现在年轻,多忙碌一些反而是好事,而且咱们来到海盐之后你也看到了,海盐县的百姓真是穷的厉害,听说之前还有人卖儿卖女为生,我这个做父母官的,看着百姓们的连饭都吃不饱,心中也实在难安啊!”
恨儿也知道上官仪身上的压力很大,当下也只能叹了口气没有再劝,然后一边给他乘饭一边问道:“刚才妾身看夫君十分的苦恼,是不是又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不如和妾身说一说,就算我帮不到夫君,也能让夫君好受一些。”
看到恨儿如此善解人意,上官仪也不由得感谢自己娶了个好妻子,而且他也知道恨儿不是一般的女儿,有时候她的见解比自己还要高明,因此就将眼下制盐业的发展困境讲了一遍。
“原来是这个原因,不过既然制盐业发展有困难,那夫君干脆就把这件事放一放,咱们来的时候不是说要建造一座罐头作坊,专门生产海产罐头吗?这件事如果办好了,应该能让海盐县的百姓更加受益!”恨儿听完上官仪的话却是笑着建议道。
为了建罐头作坊,马爷还特意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管事跟着恨儿一起来到海盐,而且这段时间几个管事已经在筹备作坊的事了,等到罐头作坊建起来后,不但会在海盐县本地招工,而且还会大量收购海盐县的海产,另外作坊的运营也需要其它的产业支持,比如煤炭、运输之类的,可以说罐头作坊会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到时海盐县的经济也就活起来了。
不过上官仪听到恨儿的建议却露出几分尴尬的表情,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娘子,对于罐头作坊的事我也专门做过调查,但是却发现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