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懒散初唐全本txt > 第439部分(第1页)

第439部分(第1页)

对方是朝廷命官,所以并没有为难对方,后来得到刘仁轨是驸马你推荐的人,也立刻放对方离开,所以驸马你也不要太过生气!”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劝和道,周绍范是他的心腹爱将,否则也不会将河东节度使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对方。

“陛下,臣并没有生周节度使的气,只不过臣觉得有一件事十分的不妥!”只见李休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就再次郑重的道。

“哦?有什么不妥?”李世民看到李休的确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有些好奇的问道,连旁边的长孙无忌也同样有些惊讶,因为如果换成他是李休,恐怕也会被周绍范气的不轻,所以李休的表现实在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启禀陛下,在臣看来,我大唐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朝廷就是树干与树枝,百姓则是树叶,一棵大树想要长好,必须是强干弱技,只有树干强大了,才能支撑起众多的树枝与树叶,可若是某些树枝太过粗大,甚至超过了树干,那陛下觉得这棵大树还能长好吗?”李休这时再次举了个例子道。

“强干弱枝?李休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听到李休的比喻先是一愣,随后也不由得皱起眉头道,他隐约已经猜到了李休话中的深意,只是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确定。

“启禀陛下,现在我大唐立国不久,陛下手中也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军队,朝廷上下一心,自然形成强干弱枝之势,所以我大唐的国力日渐兴盛,可若是承平日久,再精锐的士卒也会老去,驻扎着长安、洛阳等核心区域的军队久不上战场,战斗力肯定会退化,反观边远之地,军队常年与外敌作战,哪怕装备上不如长安等地的大军,但战斗力却绝非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军队可比!”李休这时继续开口道,忠言逆耳,这些话可不是什么人都敢说的。

“你的意思朕明白,不过长安等地的驻军与边疆驻军轮替,自然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李世民这时却是再次皱着眉头道,这些话他听着的确有些刺耳,不过他也知道李休说的是实情,所以也能听得进去,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军队轮替只能解决一时,但却无法解决根本,而且边疆驻军大都在本地征兵,哪怕轮替在长安驻守几年,也迟早要回到边疆,当然如果朝廷对边疆的控制力很强,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陛下在边疆各地设立节度使一职,当地的军事、政务一把抓,现在陛下还可以保证这些人的忠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和他们的继任者们手握军政大权,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到时又该如何节制他们?”李休这时言辞犀利的反驳道。

听到李休的这一大段话,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而旁边的长孙无忌也同样眉头一皱,随后就开口道:“驸马的意思是说,陛下给那些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

“不错,节度使不但握有兵权,而且还能节制地方官员,甚至还有不经朝廷同意,就可与外敌开战之权,当然这有利于外敌入侵时,我大唐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击,可是有利必有弊,这也造成了节度使手中权力过大,比如像周绍范这次,若不是他手中握有重权,又如何敢扣押一个朝廷的命官?”李休这次面色严肃的道,本来他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削减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可是这次周绍范自己撞到枪口上,那就不要怪他了。

第八百四十一章 撤职

节度使的权力过大,最后造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也是大唐衰落最直接的原因,甚至大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件,也就是安史之乱,也同样是由于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最后才有实力起兵造反,结果这件事使得大唐急骤衰落,同时也给各地的节度使做了一个榜样。

哪怕日后有唐武宗等人想要中兴大唐,但却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当时大唐的中央兵力已经不足以威慑各地的节度使,这种情况与周天子时的各种诸侯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本来李休并不打算这么早的向李世民提出限制节度使权力的事,毕竟现在现在各地的节度使大都是李世民的心腹,而且权力也没有达到顶峰,所以就算他提出来,李世民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不过这次周绍范却主动招惹到他头上,于是李休就索性提出来,无论李世民能否听进去,他都算是给对方提了个醒。

不过李世民听完李休的讲述后,却是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从理智上他也认为李休讲的有道理,只不过让他怀疑自己精心挑选派出去的心腹大将,而且还要推翻自己之前做出的决定,这让李世民一时间也有些无法接受。

“这件事关系重大,朕需要慎重的考虑一下,不过周绍范这次的确是太过跋扈,擅自扣押朝廷命官,简直是目无法纪,另外朕听说他这两年的身体不太好,干脆就让他回长安养好身体再做委派吧!”李世民沉默半晌,最后终于抬起头道,虽然他没有明说,但却加重了对周绍范的处罚,显然也已经把李休的话听进去了。

“陛下英明!”李休与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竟然把周绍范的职都给撤了,当下都是躬身施礼道。

不过李休也知道,李世民之所以撤了周绍范的职,并不是因为对方扣押了刘仁轨得罪了自己,真正的原因还是自己刚才的那翻话起了作用,现在周绍范才做了几年河东节度使,就已经敢扣押朝廷命官,若是再让他在太原呆上几年,恐怕就真的成河东的土皇帝了,这才是李世民最忌讳的,所以才决定将对方调回长安。

“对了,银行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这时李世民再次开口问道,银行是李休继农部、军校后,第三个向李世民提出的政府机构,而农部和军校相继成功,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展现出自己的作用,所以李世民对银行也是十分的上心。

“启禀陛下,西市那边的银行总部正在建造之中,估计到八月份才能完工,现在臣正在组建银行需要的人手,只不过现在银行的人手有些不足,臣也正在想办法!”李休实话实说的禀报道。

“人手不足?”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一愣,随后就不解的问道,“银行可是朝廷开办的,怎么会人手不足,哪怕朝廷调集不到足够的人手,也可以向民间招募啊?”

“陛下有所不知,银行需要的人手很多,而且能写会算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臣一时间也招募不到足够的人手,幸好臣在城外开办的新筑学堂每年有一批学生毕业,今天臣亲自跑去城外,就是与学堂商议这件事,不过就算是加上学堂的学生,恐怕人手还是足,毕竟洛阳那边的银行同样也需要提前准备人手。”李休说到这件事时,也不由得眉头紧皱。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李休的难处,当下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之后,只见他一拍桌子道:“有办法了,国子监那边不是也开设有算学吗,我记得里面也有不少学生,干脆就让他们也充入银行之中,为吏三年方可为官!”

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学府,而且能在里面就学的学生几乎都是官员或贵族子弟,甚至不同品级的官员子弟,只能学习不同的科目,而算学一向不怎么受人重视,因此学习算学的学生大都是低级官员家的子侄,当然他们日后也是可以做官的,只不过算学出身的学生一般都只能做一些技术性的官职,日后的发展前途很有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