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朕明白你的意思,以前你就说过,绝不能放松对新罗的警惕,不过朕看新罗人倒是十分的恭顺,他们真的会像你说的那样心存不轨吗?”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怀疑的表情,毕竟上次新罗人帮了他们的大忙,而且通过与乙祭的接触,他也发现新罗人对大唐十分的恭敬,甚至处处向大唐学习,实在让人提不起戒心。
“陛下,臣一直信奉一句话,那就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退一步讲,哪怕现在新罗对我大唐恭顺,甚至没有丝毫的野心,可是陛下请想一想,日后我大唐若是减少辽东这边的驻军,使得这边兵力空虚,而新罗旁边又只有百济这么一个弱国,他们到时会如何想,难道真的甘心看着周围肥美的土地而没有任何野心吗?”李休却是再次郑重的开口道,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李世民对新罗提出几分警惕。
听到李休的话,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再次开口道:“你的话也有些道理,不过如果咱们在辽东的驻军没有减少,新罗自然也就不敢有所妄动,所以我觉得与其担心新罗,还不如想办法加强在辽东的统治,从而使得这里能够支撑起一支强大的驻军。”
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一愣,他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过很快他却是摇了摇头道:“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想要加强对辽东的统治,却有一个大问题无法解决!”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人口
高句丽虽然打下来了,但是大唐想要统治这片广阔的土地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确切的说是汉族人口的数量,虽然以前高句丽境内也有汉族人居住,但相比其它民族,数量并不占优势,而人口才是统治一个地区的根基,这也是辽东最大的问题。
李世民想要长期在辽东驻军,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辽东的人口支撑不了太多的驻军,特别是汉族的人口数量少,其它民族的数量太多,这也导致民族间肯定会产生冲突,再加上其它民族的文明落后,根本无法生产出太多的财富,而驻军是需要钱财和物资支撑的,所以李休也将这个问题详细的给李世民讲了一遍。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辽东的人口虽然少了一点,但也不是不能改变,比如现在中原一带人口爆增,甚至连田地都不够分了,所以是不是可以想办法从中原一带迁移一些百姓过来?”李世民听完李休对辽东人口的论述,当下却是再次提出一个想法道。
按照大唐规定,凡是壮年男丁,都可以分到二十亩永业田,另外还有八十亩口分田,其中永业田可以传给儿孙,而口分田则在其死后交还人朝廷,另外还有老年人和女子也能得到一定的田地,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隋末战乱,使得人口大减,大量的田地荒芜,所以需要分田地给百姓,以促使他们耕种,从而保证粮食的产量。
不过随着大唐立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而且朝廷又鼓励生育,结果导致人口数量大增,分出去的田地自然也越来越多,现在很多人要么分不到田地,要么分到不足朝廷规定数量的田地,这也算是大唐所面临的一个问道,而李世民就是想一箭双雕,即解决了腹心地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辽东人口不足的问题。
“迁移人口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关键是迁移的办法,比如中原人口众多,生活也比较富足,相比之下,辽东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但却十分的荒凉,特别是这里的冬天漫长,土地也只能种一季,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恐怕不会有人愿意从中原繁华之地迁到辽东这种荒凉之地来。”李休这时却提出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道道。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中原虽然人口众多,但也十分的繁华,更何况这里又是他们生长的家乡,想要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地,要么就是发生天灾**之类的,逼得他们不得不离开到外地谋生,要么就是朝廷派人强制他们离开,但这两种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好半天没有再开口,不过这时李休却是再次开口道“陛下,就算是能够从中原迁移百姓来辽东,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到效果的,而朝廷若是长年累月的在辽东驻扎大量的军队,也会拖累朝廷的财政,若是撤军,新罗又可能会有所异动,所以在臣看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新罗陷入到另一场争斗中,从而无法顾及辽东的土地,到时咱们也可以从容安排百姓迁移的事。”
听到李休最后又转到新罗的事上,李世民在沉思了片刻后,终于抬起头问道:“那依你之见,又该如何让新罗没有办法觊觎辽东的土地呢?”
“很简单,辽东三国现在就剩下新罗和百济,虽然百济弱小了一些,但是若有咱们大唐的支持,自然就有了与新罗一搏的能力,而且他们两国本来就是世仇,新罗更是抢了百济最富饶的土地,所以只要百济有能力,肯定会与新罗不死不休!”李休这时淡然一笑道,虽然挑拨两国小国发生战争不怎么光彩,但是为了大唐的利益,这些小国的生死也只能抛在一边了。
李世民听到这里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只见他开口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也需要从长计议,等到咱们回到长安之后,再与无忌他们仔细的商量一下,到时才好做出决定!”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这次新罗女王前来求见陛下,肯定会想尽办法从高句丽占走一些便宜,到时还请陛下对新罗抱有警惕之心,万不可轻易的答应他们的要求。”李休当即再次开口道。
对于李世民慎重的态度,李休也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像稳定辽东这么大的事情,也需要经过朝堂上的讨论才能做出决定,而他的目的也并不是要让李世民现在就对新罗动手,只要李世民能够对新罗抱有戒心,那么他也就成功了。
“呵呵,朕又不是三岁的孩子,自然不会轻易的答应新罗女王过分的要求,这点你放心吧!”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却不由得再次一笑道,他可不认为自己会把辛苦打下来的土地让给新罗,当然了,新罗在这场战争中也出了一些力,到时自己也会给新罗一些赏赐,这也是难免的。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李休稍微放下了一些心,随后又与对方商量了一下明天出兵的事,他主管后勤,而现在平壤则成为大唐的物资转运中心,所以也需要李世民的支持,另外李休还建议让岑文本接替自己原来的位置,总管物资的调度,毕竟对方是自己的老部下,双方配合起来也更有默契。
不过李世民对秦琼领兵还是有些担心,因此也叮嘱了李休许多事,对此他也一一答应下来,估计李世民肯定也和程咬金说过类似的话,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程咬金还有权拿回秦琼手中的兵权,这样也是为了以防秦琼出了差错,或是身体遇到问题时,可以保证大军继续完成任务。
第二天一早,秦琼、程咬金与李休三人率领着大军出发,李世民也亲自出城相送,然后在万众瞩目之中,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北方的丸都城。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 章 丸都城与国内城
高句丽的西部与南部地区,几乎全部落入到大唐的手中,特别是在平壤陷落后,连一直顽抗的卑沙城也向张亮的大军投降,东部则被新罗人打下不少,同时李世民也在清理东部的残军,唯一还被唐军掌控的也只剩下北部了。
北部大部分都是山区,自然环境又比较恶劣,比如丸都城附近虽然是高句丽的发源地,但后来高句丽人却大都迁到平壤附近,所以相比平壤所在的南部,北部这里应得荒凉了许多,一路走过去很少能见到人群聚居之地,最多也就是一些以打猎为生的部落在山林中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