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泥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是真要是有聪明人去认真分析这配方估摸着还真能研究出来。
所以刘誉的得先推出专利法,或者说他就是为了这专利法点醋包的这顿水泥馅的饺子。
当然肯定要巧立名目,这专利二字就解释为专为利国利民之事。
这水泥当然要有官府直营了,为了防止被这些文官喷与民争利,刘誉的计划所有赚取的钱财都是用于文教。
兴盛教化这个借口足够堵住所有人的嘴,刘誉在之前就和曹操预设了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在各地修建图书馆,保留圣人之言,再比如有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难以维持学业,可以雇佣他们教授孩童识字,不要求熟读经典通晓圣人教化,只需要认识自己名字即可。
曹操毕竟也负责过刑名,他还专门举了个例子,堂堂洛阳天子脚下,百姓居然犯罪都不认识自己姓甚名谁,对着罪状上是不是自己都不确定。
搞义务教育还是办不到,但是刘誉可以适当推进推进,而且真要让平民百姓读书,这些朝堂上的大族绝对千推万阻落实不下去,但要是单纯认识一下自己名字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还可以让寒士宣读大汉律法,这样既避免了黎民不知而除非大汉的律法,也算是给家境贫寒的文士以一分体面的收入。
在朝会上,还有一名身高丈七,方面阔鼻,剑眉凤目,厚唇大耳美髯须的俊朗官员提议道图书馆内也可以雇寒士抄书一举两得。
(可以猜猜这是谁。)
“爱卿所言皆有理,不过这专利法是为何物啊?”
“陛下这专利法是……”
曹操给刘宏介绍之前刘誉教他的内容。
核心观点就是敢私自制作售卖的轻则罚款,重则抄家。
而且为了让民间减少敝帚自珍的现象,导致还有这种有利于大汉的创造带进棺材,可以向民间提供专利注册。
其他人若是想用已经注册过的专利必须要付专利费与注册者和朝廷,否则即是犯法要查抄没收赃款与缴纳罚金。
刘宏一听抄家和交钱立马就对这个所谓的专利法上心了不少。
他当皇帝是很专一的,专一的搞钱。
当然这专利不是想注册就可以注册的,只有从现在立法之前没在民间流通的才算。
“诸位爱卿议一议吧。”
刘宏对那水泥兴趣不大,因为那是三公们需要操心的,但是专利法这搞钱的项目他却是极其在意。
曹操今日抛出来的这几件事并没有触及到满朝文武的利益,而且这水泥真推广开来也算是造福苍生,更别说还要将获利全部用于兴办文事都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也就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至于专利法,虽然曹操提出了不少内容,但要真落实为具体法规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这就需要有司去思考讨论与最后交由三公下决定。
“那个献上水泥的工匠,封为五大夫。”
刘宏虽然怠政但有时候也得做做样子,这封赏之事可不能假于他人。
……
那所谓的工匠自然是刘誉的人,魏忠贤之前物色的一个不怎么和外人接触的独居老实泥瓦匠。
就这样这专利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落在了刘誉手里。
不过既然他都献给了朝廷,自然是在大汉不会在发挥作用了,但国内没用国外可不一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