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费了老大力把富豪从西湖边赶走,挖出一条杨公堤。因为景色优美,后来成为修建私家园林的据点,杨公堤边全是私家园林,他挖出的堤成了富豪们的私人景观,杨公一定没想到!”
龙腾望向西山路,也很感慨。
“民国,西湖边也聚集着一群大诗人大画家大富豪,一堆别墅。
抗战开始,这里举行了西湖会议、西湖会谈,两次合作,统一战线,抵御外敌。
然后新国一成立,就开始挖西湖。历史是一个轮回,情怀从不缺位。
近代,也经历了几次疏浚工程。有人建就有人拆,终于让普通人在西湖环湖一圈,不会被篱笆挡住。”
两人慢慢溜达在湖边,城市灯火倒映在西湖里,璀璨又迷离,这样的夏夜,大家都去吃饭了,游人不算多,也不用担心被认出来,晚风拂去暑热,真是惬意。
“当初因为泥沙淤积,形成西湖,但这种内湖,没有大江大河的活水进入,泥沙等沉积物也出不去,很容易堆积淤泥,逐渐干涸。
如果你在农村待过就知道,池塘每年过年打了鱼,就要清塘,把那些泥啊草啊挖出来,开春重新蓄水。不然就富氧化了,变成烂泥塘了。西湖也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池塘。
但它从我们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保留到了现在,这是多么不容易!
历朝历代,治理西湖的除了钱王是本地人,自己国家,皇家园林,其他的几个都是外地人来当官的,过几年又要调走的,怎么就那么爱这西湖呢?非要跟本地土豪作对呢?
那大概是一种情怀吧!因为西湖之于杭州,如人之眉目。没有了西湖的杭州,如同没有了眼睛的人。
所以,他们总是要把西湖
给擦亮。
所以,西湖,是自然湖泊,但如顺其自然,它多半已经沧海变桑田,像许多内湖的命运一样。但它就是流传了下来,因为它还是一个人文湖泊,因为一代代文人对它独特的偏爱。
古代都是文人诗人做官,还是有好处的。因为诗人有情怀。正是一代代诗人的情怀留住了西湖。
为疏浚西湖,诗人出了不少力,国家出了不少钱。
不过这很好,你看云池填海造田那会儿污染了,也是富氧化,成为一池死水,但是太远了没人管,也没诗人去发现去提醒去强烈要求治理,等想管的时候,填了多少钱进去都没治理好。
西湖一直以来受关注,是诗人的心尖尖,一直在治理。基本上都是一乱,淤塞,变成田荡,一和平,就挖湖。
这都成惯例了。西湖挖来挖去,疏通来疏通去,不但疏通了西湖,也疏通了华夏历史。”
龙腾看着他,他可真牛逼!
保镖在后面听得津津有味,何先生真是有文化啊!好想跟他玩儿啊!
“西湖是文人的情怀,西湖也彰显着地位和身份,你想想杭州的眼睛,我住在眼睛里,我住在眼睛边,我可牛逼?
富豪贵族总是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其实任何地方都是,好山好水好风景,就会被最有钱和最有权的人占据。
不然房地产广告天天什么稀缺什么独享呢?
但自然人文资源,属于每一个人。这就是西湖不收门票,而你家也只能远眺西湖的原因吧。
因为这些山水也同样是平民的游乐之地,不能为部分人据之。这些山水也同样属于子孙后代,不能在某一代被毁掉。
很多人都说把西湖变成田多好啊,可以提供多少粮食啊!在那个年代,这才是正常的提议。这也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实际的利益,是没错的,是大部分人赞同的。
但就是有那么几个人,要唱反调,宁愿不要那几石粮食,宁愿背负着许多阻挠和误解,成就了这千秋伟业,保全了这杭州的眼睛。”
保镖简直热泪盈眶。龙腾也看着他,他对云州何尝不是千秋伟业!
“其实现在各个地方的治理趋势,都能看出来,沿湖沿海森林里的私人建筑和商业建筑都会被拆除,一是保护环境,二是公共资源真的不能只让有钱人,让我们这一代人享用。
在自然人文遗产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未来的人也应该看到这壮美河山,这才是留给后代最好的遗产。”
龙腾看着他,他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老太太今天真是自取其辱啊!
保镖抹抹眼睛,也幸好是捂眼了,因为龙姑娘停下来,抱住他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