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政治环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那就是皇帝的权威被神圣化,明面上至高无上!
当然说的是皇权,而不是皇帝本人。
由此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只要成了大明皇帝,只要有一些能力,即便没能力,只要能用一个有能力的人,让其代行皇权,那么就能展现出皇权的无上权威。
就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十岁就开始借助大太监王震从内阁手里夺权,杨士奇作为内阁制度的真正创立者,面对朱祁镇和王震的夺权,依然招架不住,只能告老!
还比如嘉靖皇帝,一个毫无根基从地上选出来的藩王,在一个人孤身入紫禁城之后,能够凭借自己的权谋水平斗倒权倾朝野二十年,连他堂哥都拿不下来的杨廷和。
这里面虽然有他的确斗争水平很高的缘故,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皇权的加持。
只要你成为皇帝,那么你身边立马就会围拢一大批人,愿意为你效劳出力的人。
只要你会用人,本身还有那么一点能力,凭借着皇权的特殊性,那么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当然这仅限于权谋狗斗,争权夺利,如果想要真正做事,改革大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明孝宗朱佑樘嫡长子,而且是唯一的儿子,毫无争议的太子继位,但就是因为他想要从文官手里夺取军权,结果就变成了一个荒淫无道,只知享乐的无道昏君,最后更是莫名其妙的死了。
比如英宗皇帝朱祁镇,政治斗争中的大赢家,掌握无上的皇帝权柄,结果刚想要效仿太祖、太宗封狼居胥,建立军功,一场土木堡打回原形,彻底变成了一个笑话。
依然拿嘉靖皇帝来说,他前期一个人和杨廷和等一大票内阁大臣硬杠,所向披靡,无人能当。
之后开始改革,就开始左支右绌起来。
儿子们死的死,伤的伤,自己也几次遭遇危机,支持他改革的大臣要么被吓的辞职告老,要么直接被弄死。
等他害怕了,彻底放弃改革大明,躲进西苑开始一边修道,一边遥控朝局,立马又开始所向披靡,借助严嵩这个首辅,更是想杀谁就杀谁。
皇权的至高无上便又体现了出来。
这便是大明的朝局特点。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文官并非是一个整体,他们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体,当你改革的时候触犯的是大明所有官绅的利益,自然会遭受凶猛反扑。
当你只是争权夺利的时候,触动的只是某一个文官的权利,但同时也会让另外一部分文官受益,当然会有人团结在你身边,享受皇权的无上威严了。
如果看不到这里面的深层逻辑,你就会发现大明朝的皇帝都很奇怪,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奇葩都有。
但若是你看到最深处你就能发现,他们的行事都是有着自己的逻辑在其中的。
就比如弘治皇帝,他的确没什么本事,不会行使自己的皇权,只能当一个泥塑皇帝,听凭内阁行事。
但当你深入弘治朝之后你就会发现,弘治皇帝从小是被他奶奶周太后抚养长大的,这位太皇太后非常能活,一直活到了弘治十七年。
可以说整个弘治一朝,隐藏在最深处,和文官遥相呼应,借助弘治皇帝,间接掌控皇权的人就是这位太皇太后。
而非常凑巧的是,这位周太后死的第二年,弘治皇帝也因为一场小感冒,被治死他爹的太医刘文泰给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