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镖局排名 > 002劫路奇遇(第1页)

002劫路奇遇(第1页)

大清朝时候、周村油坊街南头路东边,有一户人家,门口有一人高的旗杆座,门首悬有黑漆扁额,上书“武魁”两个大字。这里是武举人李元彪的宅第。

周村俗称金周村,潍县兑付不了的银票,拿到周村就可以兑出去。周村街三十六行,应有尽有,江湖上打拳卖艺之人,常来这里掏生活,他们一进周村,总要先去李府拜访武举人,或是提着点心匣子,或者是爻上五斤猪肉,得到李府上的许可,他们才能在下河滩营业。

李家人去看武术表演或听人说书,从来不花一文钱,这惯例一直延续了上百年。说起油坊街李家,还要从清朝初年说起。那时候,沧州李口村有兄弟二人,来周村做生意,以打铁为生,老大叫李志,老二叫李纬,后来兄弟二人相继去世,也没有留下后人,地方上只好将他们装殓入棺,派人去河北沧州老家寻他的亲人。

李家在当地,人丁兴旺,族中从子侄辈里,选派来了一家,将他二人安葬在鸽子窝东边的一块洼地里,后来当地人就叫这里为“蛮子茔”,不仅是沧州李氏的祖茔,有些来周村做生意的南方人死了,有人也葬在这里。

当时沧州来的李氏家族后人,就继承他们的家业一一油坊街南头的两个院落,在周村住了下来,繁衍生息。

开始,李家在新街上开铜坊,家境也并不富裕。直到后来李元彪出生,李元彪大约是道光年间生人,他长得一脸络腮机,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从小习武,没念过几天书,成年后便去考了一个武举。

那时候,考武举有三门科目。科目一俗称“金钩钓鱼”。就是地上放一把二百多斤重的长柄铁刀,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每个应考者,需要独臂平举,擎起这把大刀,然后连掂三下,其实就是测试一下力量大不大。

科目二叫箭射铜钱。应试者蹲马步,把二百六十斤重的石锁,搬起来放在腿上,然后开始原地射箭,射中五十米开外的大铜钱方眼,才算及格了,

科目三是最难的一门技术,类似驾照的路考,跑马射箭。传说这个李元彪在考科目一的时候,就马失前蹄,他刚刚擎起大刀,失手掉在地上,众人看的清楚,正要喝倒彩,只见他右脚踩住大刀柄,用力一搓,将大刀向上一带,伸手又接住了这把大刀,众人被他一系列的操作,搞得眼花缭乱,十分惊奇,一片叫好声。

当天下场后,李元彪脱鞋一看,刚刚自己用力过猛,搓破了脚面子,血都浸透了袜子。李元彪顺利过了“三关”,考了举人,被乡绅们尊为“周村李武魁”。

李元彪中举后,曾在老家河北沧州一带做过盐巡官。沧州一带习术之乡,几乎人人会武术。

有些人是艺高人胆大,贩卖私盐,窜房越脊,神出鬼没。不少人扛着一袋盐,手持一根竹,用竹杆一撑,一越而过。李元彪虽然是武状元,他是地上功夫好,抓不住人家是飞檐走壁。

多次失手了,万般无奈他来周村请了一个老乡叫李子魁给他当助手,李子魁是旗杆胡同人,家中光棍一人,能飞檐走壁,还会点穴。李子魁到沧州后,连捕数人,名声大振,一时间私盐贩子闻风丧胆,几乎绝迹。

后来,李元彪辞官回乡,在下河开了大胜镖局,接待那些江湖上走镖之人,还经营铜坊、当铺,开设赌局,这都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同时,他教授附近青年练习武术,据说他的徒弟百十个。号称“西门外头跑马场,南门外头百万兵”,

他的徒弟讲究武德,只防身,不伤人。但是,后来徒弟多了,管不过来,也有些青年人武艺学得半生不熟,出去惹事生非,周村人就编了歌谣讥讽他们:

油坊街,两头子窄,

中间有一帮拳脚仔;

会打拳的打不过,

不会打的乱得瑟;

山寺前挨过打,

旱码头上吃过亏。

周村土豪里面,有一个武术高手是沙定珍,武艺过人又年轻气盛,他扛着一个大树墩子到了聚八方店门口,那树墩子头放在地下,上有许多孔根和湿土,足有二百多斤重他在墩子上,高声喝道:“我要当了这树嫩头。”店里的伙计一看,这是找事来了,树墩子谁都不想要的东西,明摆着是讹人呢,伙计们便以好言相劝,又是敬茶,又是递烟,这沙定珍非要当,不当不行。店里伙计没有办法了,只好悄悄地去报告了李举人。

李元彪当时已是年近七十,他闻讯赶到店里,一看这情景,又是好言相劝,可那沙定珍却不依不饶说,:“你要不当,给我拾起来我扛回家去吧!”李元彪一看较上劲了,他扎起大袄下摆,一撩辫子,俯身搬墩头,猛然一下没有搬起来。

沙定珍哈哈大笑,说一声:“兄弟!老了老了,不行不行啊!”

李元彪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结拜弟弟,旗杆胡同的李子魁叫来了。

李子魁当时还没有腿疾。他搬起树墩子扔了过去,沙定珍一下子惊呆了,眼看树墩子就要碰在他的头顶上,他竞然不知道躲闪了。李子魁一个箭步,倏地“飞”了过去,抬腿一脚,把他踢落河中,躲开了树墩子,众人齐声喊好,沙定珍从水中挣扎而出,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才知道,因为发力不对,李子魁的脚筋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