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军区奇袭潍坊县,救出数千名美英等国的侨民,同时揭穿日本皇室的阴谋,美国人恐怕也不会在意**的。所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韩云华以及整个内蒙古军区的意见都是极为重要的。
主席发来电报询问韩云华的意见,问问韩云华对这批武器装备又没有什么想法。韩云华的回答很干脆,没有想法,要是中央没有意见的话可以将这批美援中所有的冲锋枪都调给内蒙古军区,至于那些步枪以及机枪就算了。
这倒不是说韩云华不想要那批精良的美国货,而是因为现在内蒙古军区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令人眼花缭乱的了,内蒙古军区现在部队装备的步枪主要有3种,第一种就是日本的三八大盖,这是内蒙古军区的主要武器;第二种是国产中正式,这种步枪在内蒙古军区的各大部队中装备的也不少;第三种则是德国制的毛瑟k98步枪,这种枪支在内蒙古军区大约有6个步兵师和所有的警备部队都装备了,数量也相当可观。麻烦的是这3种枪支弹药的口径都互不兼容,打起仗来补给很麻烦。要是再装备一部分美国货的话,那就更麻烦了,所以韩云华想来想去还是不要的为好。
况且像这批美国武器装备,只有集中起来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一旦分散开来威力就会大大下降。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心细如发,这种认识那种要不不帮你,要帮就帮你送到西。他们也清楚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多的美国武器装备的消耗,所以专门支援了两条弹药生产线。而同样的弹药生产线他们支援了国民政府15条,反正罗斯福的意思很明确,武器装备的生产线是绝对不能白送给中国的,不管是中国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军阀政府都一样。但是也不能让中国人拿着美国的武器老打败仗,弹药必须要供应充足,反正子弹这种东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算是将生产线送给他们也没什么。
两条弹药生产线中央在延安留了一条,剩下一条给了内蒙古军区,一方面是因为内蒙古军区要的那批冲锋枪数量很大,以冲锋枪的射击速度,那弹药的消耗还不是如流水一样,要是没有一支可靠地弹药补充渠道,那一千二百多支冲锋枪恐怕非但不会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反而还会成为累赘。另一方面内蒙古军区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包头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基本上是边区兵工厂的十倍,这还不算内蒙古军区另外四大兵工厂以及大量的小兵工厂。
主席等人清楚地记得,就在去年的时候,包头兵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一个加强连所需的全部装备,要是原料充足的话,单单包头兵工厂一个月就能生产一个步兵师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所以将这条弹药生产线送给内蒙古军区中央未尝没有让韩云华当奶牛的意思。既然你拿了人家的弹药生产线,那么以后其他部队缺乏弹药的时候你韩云华可得可劲地支援,权利和义务那是相等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国考察团到达归绥的时候,苏联那边也发来电报,说第二批苏联援助内蒙古军区的武器装备已经到达中蒙边境,随时可以交接。另外一起到达中蒙边境的还有整整3000名苏联红军,这批红军战士是斯大林好不容易从前线抽调出来的精锐,伊万诺夫希望韩云华按照双方的约定,将这3000余名苏联士兵全部训练成伊金莎上校那样的精锐特种兵。
另外伊万诺夫中将转交了一份斯大林从莫斯科直接发过来的关于伊金莎等人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绩统计表,在归国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那五百多名苏联特种兵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这场关乎苏联命运的战争中他们好像无处不在的幽灵,直接间接死在他们手中的德国士兵已经超过了2万多人,另外还有大量的德国狙击手以及重要目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被一锅端掉的德国团级以上的指挥部就有28个,被击毙的德国少将以上的军官9人,校官267人,尉官无法统计,而伊金莎的特战队自身伤亡不到一百人。
不单单是斯大林等人对于伊金莎等人的表现感到惊讶,连韩云华自己也被这份战绩统计表感到吃惊,单单从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就可以看得出来,苏联的第一批特种兵已经达到了世界最一流特种兵的水平,这个时候韩云华也对李定国这个自己曾经的警卫员加学生的带兵水平感到震惊,同时也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
老师永远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的水平止步于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老师最大的安慰。欣喜之余韩云华命令吕正操立即带着解放军一个骑兵师前往满洲里同苏联接收武器装备以及他们的受训队员,而这批苏联援助除了火炮和坦克之外其他的全部划拨给了吕正操所部,至于这批参加特种兵训练的苏联士兵则是全部交由李定国处理。
也许是伊金莎等人的强悍表现打动了斯大林,也或许是美国对**的援助刺激了苏联人,反正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这次苏联援助内蒙古军区的武器装备的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比第一次强了不是一点半点。这次苏联支援内蒙古军区的武器装备依然以重武器为主,坦克和装甲车依然是韩云华最想要的,至于苏联产的那些枪支韩云华并没有在意,不过当吕正操将这次苏联援助内蒙古军区的武器清单发回乌兰浩特的时候,韩云华还是狠狠吃了一惊。***,整整450辆坦克和200辆装甲车,另外还有10个步兵师的轻武器,火炮以及弹药若干。
看完这份清单之后韩云华第一感觉就是震惊,第二感觉就是疑惑。苏联的情况他还是知道一些的,以现在苏联的情况用中国的老话说,那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连他们自己都得美国人援助,尤其是在丢了东欧工业区之后,苏联自己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缺口,这批援助内蒙古军区的武器装备数量之庞大足足可以装备20万人,苏联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那450辆坦克里面最差的型号都是bt…7轻坦克,甚至还有150辆苏联现役的主战坦克t…34,这种坦克就目前为止可是欧洲战场上的霸主,在德国的豹式坦克没有出现之前它就是真正的陆战之王。
欣喜过后韩云华陷入了沉思,苏联这是想要干什么,原本按照他和伊万诺夫之间的约定,内蒙古军区为苏联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培训3000名义上合格的特种兵,另外必要的时候可以派一支真正的劲旅到苏联参战,最主要的是内蒙古军区要保证在战争结束前决不允许日本人的部队出现在远东地区。而苏联则是在2年之内为内蒙古军区提供不少于20个整编师的武器装备以及最少一千辆坦克,另外苏联还的为内蒙古军区培训最少一千名飞行员以及他们所需的飞机。
这个协议原本是要在两年之内陆续完成的,但是以现在的情况看来,苏联人似乎有些等不及了,一下子交清了一半的货款,看样子苏联人是有大动作了。韩云华的思绪在远东以及欧洲战场徘徊了很久,最后结合现在的时间,最终韩云华确定苏联人是要发动最终的大反攻了。看样子斯大林是有了必胜的信心的同时还是担心驻扎在中国东北的这80万日本关东军,虽然说39年的诺门坎会战已经证明了日本人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样强悍,在苏联的坦克大炮面前他们的武士道精神简直不堪一击。
但是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关东军不管是在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部队人数由28万猛增到现在的80万,不但组建了大量的炮兵旅团,而且还组建了战车师团。而相对的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却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甚至于还不如1939年时强大,因为这两年间大量的精锐部队经过西伯利亚铁路被抽调回了西线战场,现在的远东军区只剩下不到30万老弱病残以及新兵部队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依然强大,但是实际上就是一支徒有其表的纸老虎。
第五百六十章: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第五百六十章: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苏联人的这批装备可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用韩云华的话说就是带刺的玫瑰,虽然娇艳无比,但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吃到嘴里的。
韩云华就是一个战略家,结合部分历史知识,他对此事的美苏关系、美日关系、苏日关系以及中苏中日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韩云华的出了一个结论,斯大林这老东西是在考验他,或者说是在考验整个中国**。
就像日本人不相信苏联人一样,斯大林也不相信日本人。关东军一直以来就是摆在斯大林头上的一把利剑,斯大林不相信日本人组建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会是为了对付躲在山林里的中国游击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为关键的时候,斯大林决不允许出任何差错,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全部前功尽弃。所以斯大林想到了中国,想到了那个将数十万日本精锐打的丢盔弃甲的中国将军,武器装备苏联虽然缺乏,但是却有盟国源源不断地送来,而且苏联在西伯利亚的兵工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产着,况且单单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内的生产的坦克以及轻武器就足以满足消耗最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区的消耗,战斗最紧张的时期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开着刚刚生产出来的坦克就直奔战场,这是何等的豪气。
因此对于斯大林而言,武器装备不是问题,你韩云华不是要吗,那么我给,但是反过来我给你你敢要吗,你要是收了,那么你就得保证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反攻的时候绝对不会让日本人钻了空子。
这真的是痛并着快乐,韩云华知道内蒙古军区急需要这批武器装备,有了这批武器装备内蒙古军区的战斗力能在短时间内有质的变化,如果苏联人将答应他的那几百架飞机也都能交付的话,那么韩云华相信在整个北中国内蒙古军区将是无敌的存在。但是反过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德国遭到苏联人的绝地反攻,甚至于更为恶劣的歼灭战,那么韩云华不保证德国人会不会让日本人从远东地区进攻苏联,以苏联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很难和日本人进行面对面的抗衡。因此一旦内蒙古军区接受了苏联人这批武器装备,那么到时候势必要出兵帮助苏联人战斗,甚至于还很可能要入苏作战。
机遇和风险以及挑战同在,韩云华思考了一小会之后将所有的资料以绝密电报的形式发给了中央,他知道现在他做任何决定都没有人反对,但是要是没有中央同意的话,那么以后就是一笔糊涂账,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人拿这件事情说事。思来想去韩云华还是决定将这个皮球直接提到中央算了,韩云华不相信以**以及**领导下的这些武装现在的情况,中央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况且在中央很多人看来,接受苏联老大哥的援助远要比接受美国人的要心安理得的多。不要小看意识形态,在现在**员的心中,马克思和布尔什维克才是天。
中央没想到韩云华所部和苏联人的交易竟然会如此的庞大,不过主席等人也很欣慰,韩云华不愧为福将智将,这么快就将斯大林的用意看了出来,这个时候韩云华征求中央的意见显然说明韩云华现在还没有乐昏了头,意识还是很清醒的,知道有些东西可以要有些东西打死都不能要。
中央的这大领导们商讨了一小会之后还是决定这件事依然由内蒙古军区自己解决吧,中央不能给任何意见,因为关于这件事中能给出的意见不过两种,一种当然是接受,另一种是不接受。但是现在东北地区的具体斗争形势如何党中央也不清楚,所以并不能妄下断言,反而韩云华现在自己就在东北,对于哪里的情况应该很了解,他自己决定再合适不过了。
皮球又被踢了回来,尽管中央并没有给任何意见,不过还是很高兴,其实中央给什么意见也不如现在这句话来得好,自己决断远要比中央下命令自己执行要好得多。
有了中央的授权韩云华就好办的多了,他立即给吕正操发报,命令他立即将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部运回满洲里,然后再将所有的重武器运回归绥,轻武器以及生产弹药的设备全部运回乌兰浩特。
在韩云华的命令下达到吕正操手里的时候,很多人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包括苏联负责运送武器装备的代表叶尼肯岭夫上校。同时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在接到叶尼肯岭夫的电报之后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找他还真怕韩云华不接收这批武器装备呢,以他对那位战略眼光独到的中国将军的了解,他不相信韩云华看不出这批武器装备里面所蕴含的玄机。那个家伙远要比**的其他几位高级将领要可怕的多,先不说那家伙的战略眼光如何如何的准确,单单那个家伙训练出的特种部队就远远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斯大林想象不到,当数以十万计的特种部队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那普通士兵还有多少战斗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既然**的部队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将这批武器弹药全部运走,而是在停了几个小时之后才说愿意接收这批武器装备,这说明那个家伙也在考虑。
其实在韩云华试着了解世界的时候,苏联人也在观察他和整个内蒙古军区,虽然契卡或者说克格勃组织在中国的势力并不强,甚至于连日本十分之一的情报收集能力也没有。但是由于同属于共产国际整个大的框架体系下,所以有很多东西更本不需要他们去刻意收集,只需要向**方面开口询问一番就可以得到答案。当然,如果涉及到机密问题**方面也不会如实相告,这就需要苏联的情报部门自己去寻找答案了。
不过随着传到莫斯科的资料越来越多,斯大林对于内蒙古军区的战斗力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得知内蒙古军区竟然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将驻扎在中国北方占领区的5、60万日军以及他们的仆从军打的惨败,日本在中国关内最大的军事集团差一点因此分崩离析,方面军司令官直接被击毙,这样的战绩和这样的部队已经有了和伟大的苏维埃谈条件的资格了,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会支援内蒙古军区如此多的武器装备。
而韩云华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接收这批武器装备也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现在的日本应经露出了力竭的征兆,在太平洋战场源源不断的美国大兵以及用美国装备武装起来的中**队开赴前线,在海军遭受惨重损失运力大降的情况下,日本陆军的战斗力也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东南亚地区的岛屿争夺战中美国初步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现在不单单是苏联人怕日本人捣乱,而日本人又何尝不是害怕苏联人出来搅局。
日本现在也是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局势当中,区区弹丸之地却要应对美中苏以及英法荷等国的压力,虽然现在英法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基本上名存实亡了,但是在国际上这几个国家还是可以给日本人制造一小点麻烦的,而剩余的美中苏三国却是对日本有着致命的威胁。现在被拖在中国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小日本已经不复几年前的强势了,原本处于绝对劣势的美国海军在重新夺得太平洋地区的海上主动权之后,美国陆军也展现出了大国底蕴,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日本现在就是一只纸老虎,徒有其表罢了。
基于以上原因,韩云华判断日本人根本不敢同时同中美苏三国开战,尤其现在内蒙古军区进军东北态势如此明显,日本人躲还来不及,哪敢随意向苏联人龇牙。虽然这个判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