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将孩子还给陈家苏云暖有些好奇的盯着陈晨。陈晨将手中的筷子放下来,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口,“那孩子的家人,我联系到了。”
“联系到了?”
沈戈也顿时停了下来,一脸的震惊。一边的苏云暖拽紧了手指。之前沈墨的父亲陈寅牺牲之后,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同时也让自己帮忙找陈家人。据说,陈家人之前是在橙土高原一带,自从开始打战之后,整个庄子都没有了收成,所以陈家人就率先搬家了。沈墨是在陈寅参军之后和才跟别人有的孩子,所以陈家人并不知情。但是陈寅作为陈家唯一的儿子,自然还是希望沈墨能够认祖归根。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沈墨还在双河镇上学。如果贸然将他带给陈家人,那么沈墨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中断学业。这是沈戈和苏云暖不愿意看到的。当然,也是陈晨早就考虑到了的。“现在陈家人在哪?”
“陈家人当年逃难,老人在路上已经饿死了,现在就剩下了陈寅的爹娘。”
对于沈戈的问题,陈晨全部都做出来了解答。说起来,陈晨跟陈家人也算是本家,之前都是橙土高原上面的人,所以彼此之前还要熟悉一些。听见这话,沈戈点点头。陈晨又继续补充,“陈氏夫妻带着盘缠,从橙土高原一路逃到了江南,现在就在龙泉镇。”
在江南,龙泉镇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地理位置,都是最好的。这个位处于江南最繁华位置的小镇,自然也是很多人心仪的避难之地。陈家人也是如此。听说是在龙泉镇,沈戈和苏云暖居然还有些激动,“在镇上住着吗?”
陈晨点点头,“前几天我已经想办法跟他们联系过了,这些年陈家人还领养了一个孩子。”
“但是听见自己亲孙子还活着的消息,两人都很激动,他们想要见孙子。”
闻言,沈戈又沉默了下来。最终,还是苏云暖拍了拍沈戈的手。许久沈戈才下定了决心,他养育了沈戈这么多娘,自然心里也是有感情的。可是当初答应了战友的事情也不能不做。如果可以,他也希望沈墨能够认祖归宗。见沈戈答应了下来,陈晨才将陈家人现在的地址给了苏云暖。说起来,这两人跟苏云暖的店面的位置也不是很远。一顿饭结束之后,苏云暖跟沈戈便直接前往了陈家。陈家人居住的是一间小院,地方很小,但是布置却很精致,院子里面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摆放着好看的盆栽。按照陈晨给的纸条上面的地址,两人很快就找到了陈氏夫妻。两人刚从外面忙完回来,正好跟苏云暖和沈戈打了一个照面。“你们是?”
最先开口的陈李氏,是陈寅的母亲,边上高高瘦瘦的男人则是陈寅的父亲。夫妻两个看着有陌生人站在自己的家门口,都分外警惕。苏云暖先朝着两人打招呼,“伯父伯母,我们是陈寅的朋友。”
“寅儿的朋友?”
听见这话,两夫妻都停下来了手中的动作,看着两人的眼神中却依旧充满了戒备。他们的寅儿已经死了好多年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朋友找上来,现在突然多两个年轻人找上门来,还自称是寅儿的朋友,搁谁谁都不会相信。沈戈开始解释,“陈寅牺牲之前,托付我照顾他的儿子,找到他的家人。”
这话一出,陈虎才放松了警惕。之前远方亲戚陈晨已经说过两人还有一个孙儿存活人世了。两人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打听孩子的消息。奈何两人人微言轻,又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所以这么多年以来,虽然一直在努力寻找,却也没有找到消息。如今听见两个人说自己的孙儿的消息,两位老人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孙子在你们那里吗?”
开口的是陈李氏。陈氏夫妻对两人已经有了信任,所以在双方交谈了几句之后,就讲两人请进了屋内。看得出来两夫妻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房间里的设施极为简陋,桌上有两个残缺的白瓷碗,里面装着几坨黑乎乎的东西,应该是上一顿吃剩下来的菜。苏云暖在迟疑了一会儿之后,才将沈墨的消息透露给了两夫妻。陈虎跟陈李氏的眼神中泛着激动的光。“能、能带我们去见见他吗?”
开口的是陈李氏,这个老妇人年纪不过五十岁出头,头发却几乎已经灰白,手上有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常年干活夹在皲裂的皮肤裂缝中无法洗去的污渍。沈戈点了点头。一边的陈虎更加激动,拉着两人的手连连感谢。在经过了一番寒暄之后,两人才离开了陈氏夫妇的住处。一路上,苏云暖显的有些心不在焉。沈戈忍不住拉了拉苏云暖的衣袖,“怎么了?”
“真的要将孩子还给陈家?”
方才陈氏夫妻的条件两人有目共睹,这样的家庭维持自身的生计已经是困难重重,更别提还要拿出多余的钱来养育一个孩子。沈戈被苏云暖问得呛住。他之前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可是让孩子认祖归宗是他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做到。苏云暖停下脚步来,“要不,我们让陈家人自己来选择?”
“方才我看陈氏夫妻的面相不像坏人,我相信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孙子跟他们一起受苦。”
沈戈闻言,点了点头。回到店里面,夏薇薇已经将店铺打样。蛋糕上架第一天的效果比众人想象的都要好。在品尝过蛋糕美味的人里面,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选择了预定。看着堆在夏薇薇面前的一沓厚厚的订单,苏云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么多?”
会做蛋糕的人只有她跟大山娘,这么多的订单,两人忙活到凌晨,也不一定做得完。苏云暖觉得欲哭无泪,头一次,她为生意太好而烦恼。大山娘看出来了苏云暖的小心思,思考了一下便上前,“今天的蛋糕没有规定大小,我们可以将糕点做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