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营销界尽人皆知的一个寓言故事,它被无数营销课程所沿用。它警示我们,要有发现市场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市场难以开拓,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要懂得如何发现这个市场机会,切莫让大好前途从你眼前溜走。
33
两个报童
有一个报童在一个小镇上卖报纸,他很勤奋,叫喊的嗓门也很大,往往能得到一些收入。然而,有一天,又有一个报童来到这个小镇上,两个人成了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更加勤劳地去卖报,嗓门也提得更高了,可是他的报纸销售量却明显地减少了许多。反而是第二个报童后来者居上,卖的报纸越来越多。
原来,第二个报童非常聪明,他不仅将眼光定位在沿街叫卖上,还更多地跑茶楼、酒店、菜场,去了之后,就将报纸先给读者,等到这些地方都跑完了,他再转回头来收钱,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买报纸的形式,也没有人会赖账。这样一来,他节省了大量时间,将最佳的销售时间占用了,等到第一个报童送报的时候,大家手上早已有了报纸了。所以,第一个报童的报纸越卖越少,一个月之后,便坚持不下去,只好另寻别的职业去做了。
营销寓言33:
第二个报童是一个聪明的营销者,他懂得对于同样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中一定要先占领先机,要抢在对手前面去开拓市场,自己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对手的市场也就越小。同时,要积极发展客户——当然也包括一些潜在的客户,尽可能多的将客户资源抓在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的产品售出的机会就越多。
34
两家商店
有两家商店,同时装修,同时开业,商店设备也大致一样。但经营了一年之后,甲店比乙店经营得好,也就是说:甲方赚了而乙方亏了。
为什么同时开业,同样的“硬件”,但赚钱的情况却不一样呢?
说来也简单,甲店的老板喜欢和顾客闲聊,顾客的所需所爱也就全在老板的了解之中。所以,顾客要为家里的老人买饼干,他会说:这位太太,老年人吃这种饼不好,您可以试试这种,这种饼干好消化。
或者他会说:这位妈妈,小男孩吃这种饼干好,这种饼干加有钙;理查德,这种包装的咖啡,送礼又好看又不贵……
“汉森先生,夫人今天怎么没来?”“病了。”晚上甲店老板就让自己的私人医生预约了汉森先生。他们一同出现在了汉森先生的门口。
营销寓言34:
掌握顾客的心理往往就是制胜的法宝。甲店的老板经营得好,主要就是因为他和顾客常常闲聊,在这谈话之中就了解到了顾客的需求,同时也拉近了他自己和顾客的心理距离。顾客就有了一种安全感。顾客对于商家充分信赖,而商家也了解顾客的需求,这样的经营岂有不胜的道理?
第1卷第三章
35
两个钓鱼者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钓鱼,而且两人都是钓鱼高手。这两位钓鱼高手个『性』很不相同,其中一个『性』格孤僻,不爱搭理人,独享垂钓之乐;而另一个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有一天上午,他们相约来到一个池塘钓鱼,中午时分两人都大有收获。正当他们为自己的收获庆幸时,又有一群游客来到这里垂钓,但是因为这群人的水平实在一般,所以,这些人怎么钓都毫无收获。
『性』格外向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不如我来教你们钓鱼吧,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钓到很多鱼,那就每十条分给我一条。”游客们都十分乐意。
『性』格外向的这位高手,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垂钓技术,依然要求每钓十条回馈给他一条。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指导垂钓者,但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人们服务的乐趣,闷钓一整天,而且收获远没有同伴多。
营销启示35:
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也会从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助人为乐一定能让你得到回馈。而营销就应该是这样一种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的快乐事业。营销者将自己的产品销售顾客,顾客从购买的商品中满足了自己的所需,营销者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回报,这应该是一种双赢。
36
一味等待会错过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