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木炭总是要的吧?不然冬日里怎么取暖?他们昌平镇这一带,离温暖的南方很远,离寒冷的北方也不算近,属于中间地带。其后果就是,没有北方取暖用的炕,但冬天又着实冷得很。
另外,家里平时是很少开火的,但也不能完全不准备柴禾。要是搁在平日里,花十文钱就能买一车柴禾了,然而到了冬日里,压根就没有乡下人赶着牛车卖柴禾。
还有找人看一下屋顶上有无漏水,墙脚有无松垮,该修缮的要修缮,哪怕别的不用管,窗户纸还是要重新糊一层的,防风呢!
这还仅仅只是日用品,食物方面才是大头。
冬日代表着什么?当然是过年啦!
要知道,如今可不是他们上辈子,所有的店家不管什么日子都会开门营业。事实上,昌平镇都算好的了,一般店家都会营业到大年二十五六,年初五以后就陆续有人开门做生意了。要是在乡下地头,最后一次大集之后,起码也得等到元宵以后才能买着东西。
因此,食物是必须要备齐的,从米面粮油到蔬菜肉类,就连调味料都得提前囤好了。
这就是囤年货。
安父拿着手里的清单,仿佛一夜回到了他小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过的还是计划经济的日子,排队买年货是他永远忘不了的童年回忆。可问题是,那时他妈还活着,一切都是听他妈指挥的。等后来,他妈是没了,可这不是还有他老婆吗?再往后,虽然老婆也没了,可商家崛起了。
“我……”
“你想说啥就说吧,说完就按照清单去置办年货。”安卉还是很民主的,给老爹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并不打算采纳任何意见。
安父也意识到了,于是他说:“我十分怀念马云。”说完就拿着清单出门去了。
留在家里的安卉则继续拿着藤拍,依次在被褥上可劲儿的拍打着,她由衷的希望今年能过一个好年。
最起码也别再像前两年那么悲惨了。
……
两年前,他们刚穿越时,首先时间就很不好,也是临近年关时。其次条件受限,家里没钱啊,粮食倒是不缺,乡下的农户一般只会在春夏之间才会缺口粮,也就是俗话说的“青黄不接时候”。
过年前口粮还是足够的,柴禾也有很多,基本上能保证父女俩不饿死也不冻死。
就是活着。
可父女俩上辈子的日子过得很好啊,哪怕安父是个不怎么靠谱的大忽悠,可安卉的爷奶却是很靠谱的。总结一下就是,光靠租金收入,就够安父不务正业也能轻松供得起安卉上大学的一切费用了。
结果一朝回到解放前……
就因为第一年太惨烈了,第二年父女俩就努力了很多,折腾了整整一年,起码在就搬到了镇上,也有了肉吃,大年夜里做了五个菜,每个菜里都有油花花。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