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下学期,时间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走读生都没工夫回家吃饭。
比如中午12点放学,12点半就是午自习。
只有半个小时用来吃饭,而且还包括排队时间,以及教室和食堂来回跑。真正用于吃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十五分钟。
特别牛逼的人物,两分钟解决战斗,都不带嚼的就往下吞。
边关月很不适应!
正是午自习,班主任刘淑英喊道:“陈贵良,出来一下。”
陈贵良放下卷子走出去。
刘淑英说:“龙都日报的记者来了,你跟我去校长室一趟。”
龙都市现在就这一份报纸,区县报纸已经停刊,晚报暂时还没有创刊。
“陈贵良同学来啦!”
严校长笑眯眯站起,显得格外和蔼可亲。
这不是装出来的,平时向来如此,就没见他发过火。
去年政绩斐然,出了一个全省理科状元,成功把学校升级为省重点,举办百年校庆请回大量知名校友。又借郭小四把学校名气打出去,青少年环保创新项目也全国第一。
再过两年,他就要当官去了。
“校长好。”
“这两位是袁记者、熊记者。”
“袁记者好,熊记者好。”
袁记者三十多岁,文字记者。熊记者四十多岁,摄影记者。
他们跑来采访,纯属走个过场,顺便领一两百块钱的车马费。学校不给钱也行,他们也不会说啥,给了自然关系更融洽。
还有就是给陈贵良拍张照片。
至于报道内容,学校早就写好稿子,记者拿回去改一改就行。
具体采访的时候,陈贵良无论说什么,都基本不可能见报,除非特别有利于学校形象。
小地方的日报就这样,和谐为重。
所以,采访经过就不提了,全都是一些正确废话。
拍完照片,领钱闪人,两位记者还有别的采访任务。
记者和班主任一起离开,严校长把陈贵良喊住,跟自家长辈似的说:“高三下学期,学习任务重,你还适应不?”
“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很好。”陈贵良好像在答非所问。
严校长赞许道:“相比高二的时候,你成熟了许多。”
陈贵良道:“人总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
严校长更加满意:“自主招生考试需要的个人资料,学校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你们刘老师下午就给你。决定好读哪个大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