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申报什么奖项?最佳童星!
别闹了,最佳童星可是死穴,是个巨大无比的坑!
为什么说最佳童星是死穴,是巨大无比的坑呢,想想前世那些童星就知道了。小时候呆萌可爱,红的一塌糊涂,可是到后来呢!一个个戏路越来越窄,发展空间被限制到死,根本没出路,有的沦为配角,有的干脆淡出了别人的视线。
台湾童星里面,最火的当是小胖子郝邵文了!和释小龙组合成一对黄金搭档,一个憨态可掬耍宝,一个清秀可爱能打,他们的片子大卖爆红。
可是,到了十几年后,小胖子郝邵文长成了一堆肥肉死胖子,小时候的憨态可掬没了,反而是一身腻歪到死的肥肉。后来根本没人找他拍戏,只能自己上学当个普通人,只有去翻看老片子,才能想起有这号人物。
释小龙倒是没有那么凄惨,因为他是功夫明星,可以接武戏,才让他能够有一些发展的道路,可也是不温不火,沦为二三线,到那些大片里客串混个脸熟。
至于内陆方面,最火的自然是家有儿女中的刘星张一山,和另一个演员叮当!
但结果呢,家有儿女后,张一山倒是因为长相不错,还能继续发展,可也只能在那些抗日神剧中做做主角,大制作照样只是个混脸熟的。
叮当就更惨,那张脸长大了估计没人认得出来,干脆不上荧屏了。
影视娱乐圈里最怕什么,最怕戏路窄,越往前越走不开!最佳童星的硬伤在于,观众永远把你定格在童星这个位置,想要转型,难到死!
女星还好,女大十八变,而且越变越漂亮,变到根本认不出来,靠着之前的资历,还能有发展。
可男的就不好说了,小时候长得萌翻所有人,长大不定成什么歪瓜裂枣,跟那些靠脸吃饭的比,完全没有竞争力。
戏路固定了,没戏拍的时候,就只能干瞪眼。所以,很多明星都在中期转型。青春玉女的走性感路线。花样美男走成熟气质男路线,就是为了拓展自己的戏路。
这个神坑,王鑫可是不会跳的。
粗剪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那么后期就可以接着往下做了,也表示王鑫的拍摄,最终得到了认同。
剪辑、配音、调色到最后片子完成,又花了一段时间,直到最终成片送到了鄂尔多斯有关部门,王鑫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至于后期怎么宣传,那就是有关部门的事了,王鑫可不管。
但是,可以预见的事,再过一段时间,国家大政策推动西部大开发,王鑫拍摄的这个宣传片,肯定会在中央台大力播放,目的自然是宣传政策。
不过,那个时候,王鑫除了刷刷名气,就没剩下屁事了。
正忙完这一切,王鑫从鄂尔多斯返程后,却被李总急匆匆的叫了过去。
李总的办公室,王鑫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不过李总的兴致却非常高,随便说了声辛苦,就开始进入正题。
“一路向西总共上映了四周,现在票房统计出来了,总票房三千三百万出头。”
三千三百万!三千三百万票房的电影,就出自于眼前这位半大孩子手中,李总不由得有些唏嘘,同时,也有些为自己的眼光自傲。
现在还是九几年初,人民币极为坚挺,购买力强大。
三千三百万票房,和后世那些动辄上亿的电影票房比起来,数字上有些不好看。
但是换算起同时期的人民币购买力,并不算差,甚至还要强大许多,这还不算后世那庞大的观影人群和院线规模。
后世庞大的国内市场,简直就是一块美味大肥肉。
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实力也逐渐增强,看电影不算什么大事。只要档期好,就算是拍成屎样,也能赚!
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好莱坞的扑街大制作,简直将国内市场当做翻身的机会。在海外扑的不成样子的大片,在国内票房大买,连本带利都赚回来了。
后世人钱多任性,就是那么好赚!所以才造就了动辄几个亿的电影票房,没几个亿的票房都不好意思出来嘚瑟。
而现在九几年,看电影在某些国内的小地方,还属于稀罕事。如果统计一下,国内还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不会到电影院去贡献票房,只是看着那些乡村电影。
这样一换算,三千三百万的票房,可以翻十几倍。
而一路向西的投资,并不算大,也就是说,票房一出来,都赚翻了。难怪李总这么兴奋的。
相比起李总的兴奋,王鑫则要淡定许多,三千三百万而已,被后世那些亿万票房的电影冲击过,王鑫当然没那么惊讶。
“哦!不错,看来跟我预想的差别不大。”
不惊讶不代表不高兴,票房大卖,表示王鑫也在其中赚了一大笔,自然高兴了。
说起这话,李总不得不顿王鑫佩服起来。
想起前段时间面临的压力,李总都有些郁闷不已,那些吸血鬼,平白无故要将票房的七成上供,这可是生生抠走两千多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