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里装着一沓崭新的大团结,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叠起来足有半公分厚。
陈大山数了一下!
整整五百元!
杨家这手笔,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县级领导,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五十块。
五百块什么概念?
顶一个普通公务员一年半的工资!
算上郑局转交的那根,陈大山确实是给了老首长两根铁皮石斛。
可那种野生的铁皮石斛,长得并不怎么粗壮,两根鲜货的重量也就十来克。
按照五比一的出干率,顶多也就能制出一两克干货。
不然陈大山哪还需要贺振东提醒,才想起来要去采那玩意儿?
看起来单价不低,但相比起承受的风险,最终收益却并不算高。
而现在,杨家却是给了陈大山一个惊喜,让他那两根铁皮石斛,卖出了真正的天价。
陈大山摩挲着信封边缘,脸色在油灯光芒的跳动下不断变幻。
老首长的病情恐怕是很不乐观。
杨家着急寻找铁皮石斛,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给他治病,而是救他的命啊!
这五百块与铁皮石斛的价值悬殊这么大,其中更多的,恐怕还是对陈大山这份救命之恩的郑重答谢。
陈大山不会把多的钱送回去!
两世为人的阅历让他比谁都清楚,人情往来最忌扭捏。
要是把钱退回去,反而会让对方与他生分。
大大方方收下,才合了官场上有关“人情”
这两个字的规矩。
而且这多出来的钱,也是将他与杨家联系起来的纽带。
人家多给了这么多钱,老爷子还主动发出了邀请。
陈大山不得以晚辈的身份,带点不值钱的山货土产去拜访几次?
足足多给了四百多块,又得送多少次才能补上?
一来二去,这关系不就建立起来了?
陈大山完全有信心,让杨家从上到下,都把他的名字刻进心坎里!
他心里的念头飞速地转动,手上的动作却是丝毫没停。
很快就数出了一百二十块,塞到了李大柱手里!
极限拉扯开始了!
李家父子和老太太拼命推拒,一来二去僵持了十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