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在长宁街头头上,旁边是一个国营的裁缝铺,过条马路走上四五分钟就是供销社。
赵又琴打开门,李书萍跟着走了进去。
“这个房子返还前,是棉被厂租了卖棉被的,后面生意不好就撤了,就一直空置着。”
“这墙和地面,棉被厂租用的时候,都刮了大白,抹了水泥的。你也不用怎么装修了,砌个灶台,摆上几张桌子就可以直接开张了。”
李书萍点着头打量着铺面,铺面不小,瞧着约莫有个六十平。
装修保持得还挺好,墙皮没掉,地面也没有坑坑洼洼的,确实很不错,不用怎么装修了。
看完前头,两人就到了后院儿,院子不大,就是一个小天井,地上铺了青石板,天井里有个石头水槽,接了自来水管。
正对着的就是两间青砖瓦房,左边的面积小点,墙上也是刮了白,地上也是抹了水泥的,屋里空空的啥也没有。
右边这间大一点,还有一个隔间,兼具卧室和客厅的功能,也是白墙和水泥地。
“这后面以前棉被店是用来当库房的,所以也稍微装修了一下,把卫生搞一下,家具一添,就可以直接住人了。”
“这个位置离供销社近,人流量也不小,要是开个饺子店,生意准差不了。”
“你觉得咋样?”赵又琴看着李书萍问。
后者笑着点头,“我觉得挺好的。”
“那你……”
“我租了。”
赵又琴是个雷厉风行的,李书萍是个果断的,两人直接回了街道办签合同。
租约签了三年的,租金按季付,押一付三。
李书萍其实是想多签几年的,但赵主任笑着说先签三年。
李书萍也知道人赵主任不傻,看得出来这个经济肯定是会进步发展的,租金都是会涨的。
“赵主任,你有没有认识的泥瓦匠?”
“有的,23号院隔壁的张强东就是个老师傅,价钱也便宜,一块五一天。”
“行,那我自已去找他。”
离开街道办,李书萍又拿着钥匙,去铺面看了看,做了一下规划。
左边她打算隔一个十平米的厨房出来,墙砌一半,上面弄几块大玻璃,中间弄个出餐口,整个明厨亮灶。
厨房里砌一口大灶,一排案台,两个大水槽,一个水槽洗菜,一个水槽洗碗。
在靠墙砌上一排碗柜,都贴上白色的瓷砖,看着干净又亮堂。
门口的位置,安排一张商场里那种圆弧的收银台。
店里面再摆上十几张那种快餐店的长条桌子,坐的人多,还省地儿。
规划完,李书萍就美滋滋地拿着钥匙回了家。
路过24号院,她走进去问了一下,张师傅在不在?
听邻居说他出门做活了,不在家里,就打算明天再来。
下午林小玉放学回来,李书萍就把要开饺子店的事情告诉了她。
林小玉特别高兴,晚上吃完饭,母女二人就溜着弯儿去铺子看了看。
“这间屋就给你住。”李书萍指着左边的小屋跟女儿说。
林小玉推开门走了进去,在屋里转了一圈,“妈,这么大的房间,给我一个人住吗?”
她也能拥有独属于自已一个人的房间了?
李书萍笑着点头,“妈住隔壁大屋的隔间。”
林小玉一听妈要住隔间,就说:“妈,你住这间,我住隔间。”
在她印象里隔间都是比较小的,怎么能让妈住隔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