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你挡了我的儿的路。
等日后太子即位,皇太子人选非我的儿子不可。
谁敢阻拦,就别怪我辣手无情。”
想及此,吕氏整理了一下仪态,缓步走向侧殿。
待见到正用心研读经典的朱允炊时,她的脸色瞬间柔和了几分,与刚才判若两人。
“娘,我又把一篇文章给学完了。”
见到吕氏,朱允炊满是欢喜地说道。
一旁教导他的先生也不吝夸赞:“娘娘,允炊公子确为天资卓越之人,尤对儒学经典颇有见解。
如此优秀,想必太子殿下也会愈发青眼相加。”
听到这样的褒扬,吕氏立即接口回应:“多亏黄师傅细心教导啊。
要不是您的点拨,允炊也达不到这般的程度。”
朱允炊的这位老师,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被并称为“三杰之一”
的黄子澄。
要知道,在历史长河里,辅佐朱允炊的三位师傅各有特色,唯有后代方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杰出之处。
吕氏借机询问:“目前朝堂上是否有大事发生?”
黄子澄沉吟片刻答道:“我大明最近击破北元凯旋,举国同欢。
要是提到要紧之事,就是皇上刚刚颁发旨意,表彰此次战役的首功者——指挥使朱雄,并邀其进京述职。”
“朱雄……”
每每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即便是听闻过无数次,也即便不少侍从私下议论过,吕氏心底仍会泛起阵阵不适的感觉。
她如何忘却多年前那个风光无限的儿子朱雄英呢?那曾经备受恩宠的孩子让她多少嫉妒。
与此同时,想起自己和允炊母子俩当年遭受的冷落,心中的愤懑难以平息。
“这朱雄……他到底是何许身份呢?”
表面上漫不经心,实际上吕氏暗藏试探,她接着追问:“既然他也姓朱,该不会是皇家血脉吧?”
黄子澄轻轻摇头笑道:“娘娘不必多虑,所有皇族成员都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登记,而且受到礼部供给。
绝不可能有遗漏在外的情况,这位朱将军虽然名字带‘朱’字,但实际上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根据记录显示,他曾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城镇,年幼便没了父母依靠,甚至唯一相伴的祖母也在前几年离世,如今孤身一人而已。”
“原来如此……倒也算是个人才,出身贫贱竟然也能建立这样大的功业,确实难能可贵。”
吕氏语气中略显叹服。
然而紧接着她忽然目光微闪,对黄子澄提议道:“先生有何意见么?我注意到殿下一直在场……”
“黄大人既是允炆的授业恩师,也是我东宫的肱骨之臣,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
吕氏微笑道,语调中流露出一股试图笼络人心的意味。
听罢此言,黄子澄面色浮现一抹动容,立刻应道:“允炆公子日后定会竞逐储君之位。
现今东宫之内,允炆公子年长且才华横溢,未来太子非他莫属。
至于其他几位公子,名不副实,仅仅倚仗嫡出身份,实则不足为惧。”
显然,所谓其他公子便暗指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