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稳坐府内,没有外出一步,也没有起程赶往应天城。
这一情况令朱元璋十分困惑与愤怒。
"
简直岂有此理,真是气死我了!”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我都让他来应天城登基当皇帝了,他还迟迟不来,莫非我还得亲自求他?”
说着朱元璋气得脸都黑了,猛地一巴掌拍在龙椅上。
谁都能看出老朱被彻底激怒了。
"
真是可恶!
很好啊,实在是太好了!”
“既然他不愿做皇帝,那就算了,我不让他当了!
不配!”
朱元璋的脑子仿佛要炸开一般。
这时,朱瞻基在一旁轻拍着祖爷爷的肩膀劝道:“别生气祖爷爷,我爷爷可能是有所顾虑。
毕竟说不定这是建文设下的一个圈套,所以他不敢前来。”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心情稍缓了一些,但依然看着旁边一言不发的永乐帝问道:
“老四,你怎么看这事呢?”
永乐帝略作思考回答道:“我想他是比较谨慎吧,恐怕是怕遭遇陷阱,这才不敢轻易动身赴京。
而且他的身边确实有不少高人在给他出谋划策,可能短时间内他还不会有动作。”
“高人指点?”
这个词触动了朱元璋心中的某根弦。
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人——姚广孝!
要知道他对永乐一生极为了解,自然清楚姚广孝有多么厉害。
他也非常明白,靖难之役能成功完全离不开这个人的布局筹划。
没有姚广孝的参与和贡献,朱棣断无胜算。
"
姚广孝确是一代奇才!”
朱元璋不由点头称赞,兴致盎然地说:“他原本是个和尚,竟热衷于研究阴阳之道。
这种跨界的人物倒真少见,实在稀奇古怪。”
一旁的永乐帝听罢默默注视着远方,眼神中充满怀念,似乎回到了当年自己和姚广孝共患难的岁月。
而朱瞻基则在旁笑着说:“要我说,今晚您不如再次走进皇爷爷的梦境之中,在梦里狠狠教训他一顿,他就该老实了。”
“这样一来,保准他会乖乖跑来应天城。”
此言一出,永乐帝当场脸都青了,瞪着眼睛对孙子说道:“哼,你可真够帮忙的,你果然是个好孙子。”
朱瞻基被噎得摸了摸脑袋:“我是为了让爷爷尽快即位才这么说的呀,毕竟眼下您的警惕心太强啦。”
朱元璋只是冷冷一哼,算是默认了这件事暂且搁置。
永乐帝轻哼一声,闷声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