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此话一出,朱元璋与朱棣皆面露怒容。
莫非大明真要重蹈南宋覆辙?
两位祖先心头一沉。
朱瞻基见状,缓缓说道:“若非于谦到来,或许连南宋之局都难以维持,但幸亏有他,北京保卫战获胜,大明仍立足北方。”
“无于谦,则无大明!”
朱瞻基此言让两位长辈神情稍缓,心中愈加感激于谦。
若非于谦,结局恐难料。
“多亏于谦啊……”
朱元璋多次提及,每次想起都感慨不已,深感庆幸。
于谦,堪称国士!
“于谦现在何处?为何先前画面未见其人?”
朱元璋突然问起。
“这……”
朱瞻基支吾起来。
“别吞吞吐吐,快说!”
见朱瞻基这般模样,朱元璋怒意又起。
朱瞻基苦笑一声说道:“两位祖父,你们想必也已看到,刚才于谦顶撞了朱祁镇,本应受刑杖责,幸亏杨士奇等人求情,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随后于谦便离开了京城,远离朝中纷争。”
“毕竟于谦太过刚正,与当下的朱祁镇性格格格不入。”
“若他一直留在京城,即便朱祁镇不加害于他,恐怕那些被他得罪的文武官员也会寻机报复。”
“最终还是杨士奇带着他离开京城,让他去烧石窑。”
顿时,朱元璋与朱棣震惊不已。
他们面露异色,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我大明的国士无双竟要去烧石窑?”
“简直荒唐至极,这朱祁镇真是罪无可赦,他怎能如此对待于谦?”
朱元璋勃然大怒!
朱瞻基道:“祖父息怒,但这也实属无奈之举,烧石窑至少能保命。
庆幸的是,正因为于谦去烧石窑,他才得以存活,否则大明必亡。”
朱瞻基神色复杂:“无论如何,是杨士奇救了他的命,是他将于谦送去烧石窑。
在当下局势里,这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京城内,因于谦未向王振行贿,处处遭排挤,唯有烧石窑才能苟活。”
朱元璋与朱棣闻言,气得暴跳如雷!
“可恶之极,这王振竟敢要求他人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