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
宋秋一笑。
如今,虽然还属于供给制,但现在已经到了1970年。
再过几年,改革开放大潮便会轰轰烈烈来袭。
国企改革,万人下海。。
市场便会趁着那时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经济的种子也会萌芽,重新展现出新的活力!
自己让彩云去学俄语,也正是因为这个。
改革开始时,第一批吃到红利的,基本都是吃到了南北信息差。
当时南方较为发达,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基础,相对较贫穷。
南方,尤其是广东,在北部小城传闻里,几乎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大到彩色电视,冰箱,空调,烤箱。。
小到打火机,牙膏,香皂。。
最先被改革风潮到的十三个特区,瞬间发展了起来。
由最先下海在南方设公司的那批人,以低价收购当时南方的东西,运送到北方,以此来赚差价。
这就是第一批时代红利。
千禧年后,诞生的不少身价亿商界大佬,当年便是这样发家的。
重活一世的宋秋,自然也不会不错这个机会!
自己的长期目标很简单:尽可能多的积累资本,在第一波改革开放后,才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去南方“淘金”
。
至于送妹妹学俄语。
除了有意撮合宋彩云和李知青,自己还帮宋彩云铺好了另一条路。
远东贸易。
没错,就是苏联。
改革开放后,国内人民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大——与苏联的远东贸易,除了官方外,民间自发的也越来越多。
早晚就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历史悠久的苏联,当时出口的绝大部分东西:大黑列面包,伏特加,茶壶,苏联书籍,都极其受国内欢迎。
甚至,许多上层阶级,军政革命家庭,都已收藏苏联的商品为荣。
这,在重活一世的宋秋看来,都是闪耀着金光的商机!
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下海奔南方,妹妹则北上去苏联——绝对能够牢牢抓住时代的浪潮,彻底跨越阶级,逆天改命。
千里路从脚下始。
现在,最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赚钱!
“我。。。”
看到犹豫的宋彩云,宋秋正打算在劝阻时,院外传来一阵拍门声。
“谁?”
宋秋目光似剑,高声问道、
“宋哥,我是二壮。”
门外传来二壮粗重的声音,“快来,晒谷场的腊肉被人偷走了!”
“什么?”
宋秋心头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