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漏掉了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朱标的身份不简单,他是大明的储君,未来的帝王。
眼下如果多出一位师傅倒也罢了,但这人却是充满风险的存在。
朝臣们怎可能轻易接受这样一位不速之客?他父皇又怎能放心把太子交托给柳白?
"
你自己的行事风格,在凤阳的一切作为,都昭示着一点——虽有益于百姓,却触动了上层利益。
这是在架空皇权啊!
"
"
要是我来指导你,难免会招致更多非议,令你成为众矢之的。
稍有差池,你的性命恐都难保。
"
原本柳白觉得,这一席话定会让朱标心生犹豫。
没成想,对方目光反而愈发坚定起来。
"
从前父皇曾命我紧握荆棘,我却怯懦不前,不敢直面苦痛。
"
"
那次父皇当着我的面抓起荆棘,毅然剔除利刺,最后将那染血的枝条递给了我。
看着父皇伤痕累累的双手,我才悔恨当时为何如此软弱。
若有来世,情愿替父皇承受这锥心之痛,哪怕双手尽是鲜血也在所不惜!
只因这是我应负的责任!
"
说罢,朱标的泪水已悄然滑落。
这一刻,他深深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他知道自己尚需努力。
可自从遇见柳白后才意识到,还有更高的目标可以追寻。
所以他对柳白格外殷切,就是希望这位奇人莫要轻易推辞。
"
太子的想法我能懂,但若这般草率地答应收徒,我也怕你低估了这条路的分量。
一旦踏入便无回头余地,是否真能继承我的道统,还需仔细衡量。
"
"
不知先生希望我做些什么证明决心呢?"
柳白凝视着朱标,眼中暗藏杀机。
他竟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表现。
朱元璋教育子嗣的方式果然不同凡响。